《鹊桥仙(菊)》

时间: 2025-01-04 08:24:02

寒丛弄日,宝钿承露,篱落亭亭相倚。

当年彭泽未归来,料独抱、幽香一世。

疏风冷雨,澹烟残照,日日重阳天气。

帽檐已是半欹斜,问瓮里、新篘熟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桥仙(菊)》
作者: 卢祖皋 〔宋代〕
寒丛弄日,宝钿承露,篱落亭亭相倚。
当年彭泽未归来,料独抱幽香一世。
疏风冷雨,澹烟残照,日日重阳天气。
帽檐已是半欹斜,问瓮里新篘熟未。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丛林中,阳光穿透树叶,露水在镶嵌的宝钿上闪烁,篱笆旁的菊花亭亭玉立,一片幽雅。当年彭泽(指王勃)未能归来,我想我只能独自怀抱这幽香,度过一生。疏风冷雨,淡淡的烟霞映照着残阳,日复一日是重阳的天气。帽檐已经斜斜地倾斜,问一下瓮里新酿的菊花酒是否已经熟成了。

注释:

  • 寒丛弄日:意指寒冷的丛林中,阳光透过树叶。
  • 宝钿承露:形容露水在装饰精美的器物上闪烁。
  • 篱落亭亭相倚:篱笆旁的菊花高高挺立,互相依靠。
  • 彭泽:指王勃,因其有“滕王阁序”而声名显赫,暗指未能归来者的惆怅。
  • 重阳:指重阳节,象征着菊花和长寿。
  • 新篘熟未:问酒是否已经酿成,蕴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祖皋,宋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代,以诗词闻名,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的结合,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重阳节前后,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孤独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鹊桥仙(菊)》以清新明丽的笔触描绘了菊花的美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开篇的“寒丛弄日”与“宝钿承露”,通过生动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清冷而又富有生机的场景,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享受。接下来的“当年彭泽未归来”,则让人感受到一丝惆怅,似乎在回忆往昔的美好与失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诗中反复提到的重阳,不仅是时间的象征,更是对生命的思考,菊花在这个节日中尤其显得珍贵与独特。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邃的意境。最后一句“问瓮里新篘熟未”,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仿佛在问时间的流逝中,是否还有美好的事物等待着自己去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寒丛弄日”:描绘了寒冷的环境中日光的温暖,形成鲜明的对比。
    • “宝钿承露”:通过“宝钿”这一意象,提升了整体的艺术感,暗示珍贵。
    • “当年彭泽未归来”:引入历史典故,增加诗歌的深度。
    • “料独抱幽香一世”:表达了独自享受美好时光的感慨。
    • “疏风冷雨,澹烟残照”:通过天气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心情的沉静与孤寂。
    • “帽檐已是半欹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状态,似乎在思考。
    • “问瓮里新篘熟未”:暗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生活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宝钿承露”,将露水比作珍贵的宝物,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如“帽檐已是半欹斜”,赋予物体以人的状态,增加了生活气息。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句,增强了节奏感和韵律美。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 菊花:象征着坚韧与孤傲,代表着诗人的品格与志向。
  • 寒丛: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孤独,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重阳:不仅是节日的象征,也隐喻着人生的循环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寒丛弄日”中的“寒丛”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环境
    B. 寒冷的环境
    C. 幽暗的空间
    D. 花园

  2. “问瓮里新篘熟未”中的“篘”指的是什么? A. 酒
    B. 茶
    C. 菊花
    D. 水果

  3. 诗中提到的“彭泽”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王勃
    C. 杜甫
    D. 白居易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杜甫〕
  • 《菊花》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秋夕》与《鹊桥仙(菊)》均表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但《秋夕》更侧重于对过往岁月的思考,而《鹊桥仙(菊)》则更倾向于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