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4-09-19 21:29:07

纤指轻拈小砑红。

自调宫羽按歌童。

寒余芍药阑边雨,香落酴醿架底风。

闲意态,小房栊。

丁宁须满玉西东。

一春醉得莺花老,不似年时怨玉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作者: 卢祖皋 〔宋代〕

纤指轻拈小砑红。
自调宫羽按歌童。
寒余芍药阑边雨,
香落酴醿架底风。
闲意态,小房栊。
丁宁须满玉西东。
一春醉得莺花老,
不似年时怨玉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轻轻地用纤细的手指拨弄着红色的花朵,自如地调动着乐器,像是在为歌童伴奏。在寒冷的余雨中,芍药花在栏杆旁瑟瑟而立,香气随风飘落在酴醿架下。她悠闲自得,坐在小房间里,心中满是温暖的情意。纵然春天在醉意中已让莺鸟和花朵渐渐老去,却再也不像往年那样怨恨自己的容貌。


注释:

  • 砑红:指一种花,常用来形容娇艳的颜色。
  • 宫羽:古代乐器,常用于歌舞伴奏。
  • 寒余:寒冷的余温,形容春季的残余寒意。
  • 芍药:一种美丽的花,象征着美丽与爱情。
  • 酴醿:一种花,香气宜人,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

典故解析:

  • 莺花老:指春天的莺鸟和花朵因时光流逝而渐老,象征着青春的流逝。
  • 玉容: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容貌,诗中暗指对美的怀念与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祖皋,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及人情世态,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鹧鸪天》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眷恋,以及对时光流逝和青春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花鸟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描写春日气息的词作,诗中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开头两句“纤指轻拈小砑红”,展现了女子轻柔的姿态与对美的追求,第一印象便令人感受到一种典雅的气氛。接着“自调宫羽按歌童”,则是通过音乐的元素增强了诗的意境,仿佛女子将自己的情感与春天的旋律融为一体。

“寒余芍药阑边雨”一句,描绘了寒意未退,雨水润泽着花草的情景,表现出春天的微寒气息以及生命的脆弱。“香落酴醿架底风”,则利用香气的流动来营造一种轻盈的氛围,展现了春日的温柔与美好。

后半部分的“闲意态,小房栊”,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而“一春醉得莺花老,不似年时怨玉容”,则是诗的高潮,作者感叹时间的流逝与美丽的消逝,青春虽醉美,但终究难逃岁月的侵蚀,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传达,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饱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纤指轻拈小砑红:描绘女子轻柔地拨弄红花,表现出她的娇美与细腻。
  2. 自调宫羽按歌童:展现出她的才艺,暗示她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气息。
  3. 寒余芍药阑边雨:描写春雨的寒意,烘托出环境的清新与微寒。
  4. 香落酴醿架底风:用香气的意象增强了春天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惬意的感觉。
  5. 闲意态,小房栊:通过女子的悠闲状态,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6. 丁宁须满玉西东:暗示着女子对生活的温暖和希望。
  7. 一春醉得莺花老:感叹春天的短暂与美丽,时间如流水般逝去。
  8. 不似年时怨玉容:表达对青春流逝的惋惜,与年少时的无忧无虑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轻柔与春天的气息相联系,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通过对花与香气的描写,赋予它们生命,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闲意态,小房栊”,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绘,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时光流逝的无奈,体现了一种对青春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芍药:象征美丽与爱情,结合春天的意象,引发对生命的感慨。
  • :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代表爱情与美好的回忆,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砑红”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饮品
  2.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青春的渴望
    • B. 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 C. 对爱情的期待
  3. 诗中“寒余芍药阑边雨”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温暖的春天
    • B. 凄凉的秋天
    • C. 寒冷的春雨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卢祖皋的《鹧鸪天》更为细腻,注重描绘春天的气息和女子的情感;而李清照则侧重于抒发对爱情的忧伤。两者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在情感的表达和意象的描绘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