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
白话文翻译:
冬天的夜晚寒冷而漫长,夜里漏水的声音在宫中响起。草地上白霜覆盖,树木在清澈的月光下显得衰败。华丽的衣服映衬着我苍老的面容,红色的灯光照亮了我白发的头顶。汉朝的后裔如今仍然不多,我在镜前自顾自地感到惭愧,不敢轻易去拜见朝廷。
注释:
- 冬宵:冬天的夜晚。
- 寒且永:寒冷而漫长。
- 夜漏:夜晚滴水声,指时间的流逝。
- 草白霭繁霜:草地上白霜覆盖,霜气浓重。
- 木衰:树木衰败。
- 澄清月:清澈的月光。
- 丽服:华丽的衣服。
- 颓颜:衰老的面容。
- 朱灯:红色的灯光。
- 华发:白发。
- 汉家方尚少:指汉朝后裔仍然稀少。
- 顾影: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影子。
- 惭朝谒:对拜见朝廷感到惭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阮籍,唐代著名诗人、画家、音乐家,世称“王右丞”。他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以其诗歌中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而闻名于世。在政治上,他曾任官职,经历了唐代的盛世与衰落。
创作背景:
《冬夜书怀》创作于寒冷的冬夜,诗人身处宫中,感受到寂寞和孤独。王维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自身衰老的感慨,以及对汉朝后裔的惋惜。
诗歌鉴赏:
《冬夜书怀》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展现了王维在冬夜的孤独与沉思。开头两句“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通过“寒且永”的描写,渲染出冬夜的寒冷与漫长,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尽的寂寥。接下来的“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霜降之际草木的凋零,暗示生命的脆弱和流逝。
诗中“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则通过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自身衰老的无奈与惋惜,丽服虽美,却映衬出颓废的面容和白发的无情。最后两句“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表达了对汉朝后裔的感慨,以及对自身身份的自省与羞愧,反映了王维对历史沧桑的思考。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美的描绘,又有对人生与历史的深刻反思,展现了王维特有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冬宵寒且永:冬夜寒冷而漫长,直接表达了景象。
- 夜漏宫中发:夜晚的滴水声在宫中响起,隐喻时间的流逝。
- 草白霭繁霜:草地上的霜覆盖,描绘了冬天的冷酷无情。
- 木衰澄清月:树木在月光下显得衰败,强化了孤独感。
- 丽服映颓颜:华丽的衣服反衬出衰老的面容。
- 朱灯照华发:红灯光照亮白发,强调诗人的衰老。
- 汉家方尚少:对汉朝后裔数量的感慨。
- 顾影惭朝谒:自顾自地感到惭愧,不敢前往朝廷。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形成了美与衰的对比。
- 拟人:如“夜漏”,赋予静物以动感,增强诗意。
- 意象:如“白霜”“清月”等,营造出寒冷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衰老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和自我身份的认知,表现出王维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冬夜:象征孤独与寒冷。
- 白霜:代表生命的脆弱。
- 清月:象征宁静与美好,但也映衬出衰败。
- 丽服:华丽但虚幻的外表。
- 朱灯:温暖的光照却照不暖内心的孤寂。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冬夜的景象,也深刻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草白霭繁霜”是指什么? A. 树木的繁茂
B. 草地上覆盖的霜
C. 清澈的月光 -
王维在诗中对自身的感受是: A. 自豪
B. 惭愧
C. 快乐 -
“夜漏宫中发”中的“漏”指的是什么? A. 漏水声
B. 漏风
C. 漏光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维的《冬夜书怀》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但王维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历史的反思,而白居易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王维的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王维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