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少府贬郴州》
时间: 2024-09-19 21:45:28意思解释
送杨少府贬郴州
原文展示:
明到衡山与洞庭,
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
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
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
贾谊何须吊屈平。
白话文翻译:
当我明日到达衡山与洞庭时,
如果是听着秋月下猿声,那该多好。
愁苦地看着北边的渚水,三湘遥远,
不喜欢南风轻轻地吹过。
青草在瘴气中渡过夏天,
白头苍苍的人在浪里出没湓城。
长沙的才子不会久留,
贾谊又何必为屈原感到忧伤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明到:明天到达。
- 衡山:位于湖南省,是五岳之一。
- 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湖泊。
- 猿声:猿猴的叫声,常用来表达孤独与哀伤。
- 三湘:湘江、资江、沅江三条河流的合称,指湖南地区。
- 瘴气:指湿热的气候和病气,常在南方地区出现。
- 白头:年老的意思。
- 湓城:古代城池,今湖南省的一个地方名。
- 贾谊:西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
- 屈平:指屈原,战国时期的诗人,因政治原因而自杀。
典故解析:
- 贾谊与屈原:贾谊和屈原都是因政治失意而受到贬谪的人物,诗中通过提及他们,表达了对才子命运的不平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辋川居士,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他的诗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注重意境。
创作背景:
《送杨少府贬郴州》是王维为朋友杨少府写的送别诗。杨少府因政治原因被贬至郴州,王维对此感到惋惜,表达了对朋友命运的同情与对政治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王维独特的艺术风格。开篇的“明到衡山与洞庭”,不仅引出了地理背景,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衡山与洞庭湖的自然美景与猿声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接着,诗人通过“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表达了对朋友远行的忧虑与对时局的反感。北渚、三湘的遥远象征着友人的离去,而南风“五两轻”的说法,则暗示着对政治环境的失望和对命运的控诉。
在后两联中,诗人以“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的景象,描绘了长沙一带的自然环境与人事的更迭,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无奈。最后两句提到贾谊与屈原,使这首诗升华到历史的层面,表达了对才子困境的惋惜以及对历史上许多有才之人遭遇不公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关切,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体现了王维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到衡山与洞庭:说明诗人即将踏上旅程,前往衡山与洞庭湖,描绘出开篇的场景。
- 若为秋月听猿声:如果能在秋月下听到猿啼声,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 愁看北渚三湘远:诗人愁苦地看着遥远的三湘,暗示对朋友离去的惋惜。
- 恶说南风五两轻:对南风轻柔的厌恶,暗含对现实的不满。
- 青草瘴时过夏口:青草生长在瘴气之中,象征着环境的恶劣。
- 白头浪里出湓城:年老的人在浪中出没,暗示人生的变迁与无常。
- 长沙不久留才子:在长沙的才子不会久留,反映出才子遭遇不公。
- 贾谊何须吊屈平:提到贾谊与屈原,强调对历史无奈与对才子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头浪里出湓城”,将人生的无常比喻为浪潮,生动形象。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如“青草瘴时”象征着困境与不幸。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王维对友人的关切,以及对政治现实的不满与对历史的思考,表现出对才子命运的同情,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衡山:象征高远与希望。
- 洞庭:代表自然之美与诗意。
- 猿声:孤独与哀伤的象征。
- 三湘:遥远与离别的象征。
- 青草:生命的顽强与困境的隐喻。
- 白头:年老与无奈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两个历史人物是谁? a) 李白和杜甫
b) 贾谊和屈原
c) 韩愈和白居易
答案:b -
“明到衡山与洞庭”中的“明”指的是什么时候? a) 晚上
b) 明天
c) 现在
答案:b -
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惋惜? a) 自然景色
b) 友人的离去与才子的命运
c) 诗词的流传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夜泊牛津》 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送杨少府贬郴州》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者均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离别之情,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历史的思考,而王勃则更为直接,情感更为激烈。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才华及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