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渭川田家
作者:王维 〔唐代〕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白话文翻译:
在斜斜的阳光照耀下,村庄显得宁静,偏僻的小巷里牛羊归家。
乡村的老人思念着放牧的牧童,靠着拐杖在荆门口静候。
野鸡在叫,麦苗长势良好,蚕在桑树下安然入睡。
田间的农夫手提锄头站着,彼此见面时亲切地交谈。
在这样的情景中,我羡慕他们的悠闲生活,不禁感到一阵惆怅,吟唱的声音逐渐微弱。
注释:
字词注释:
- 斜光:倾斜的阳光,形容日落时的光线。
- 墟落:村庄,乡村。
- 穷巷:偏僻的小巷。
- 野老:乡村的老人。
- 念:思念。
- 牧童:放牧的少年。
- 倚杖:靠着拐杖。
- 荆扉:荆条制成的门。
- 雉雊:野鸡的鸣叫声。
- 麦苗:小麦的幼苗。
- 蚕眠:蚕在桑树上安睡。
- 田夫:农夫。
- 荷锄:手提锄头。
- 依依:亲密、依恋的样子。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田园生活,体现了王维所钟爱的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阮籍,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兼具佛教思想,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渭川田家》创作于王维隐居期间,诗人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俗世的逃避。王维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因此更加向往平和的田园生活。
诗歌鉴赏:
《渭川田家》是一首典型的王维风格的田园诗,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通过描绘斜阳下的村庄和归家的牛羊,营造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接着,诗人以“野老念牧童”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乡村的老人思念着放牧的孩子,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感。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的描写,既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生机与繁荣,又通过细致的观察展示了自然的和谐美。田夫与田间的交流,体现了农村人朴实而亲切的人际关系。
最后两句“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悠闲生活的羡慕和对自己现状的惆怅。诗人在享受田园幽静的同时,内心却感到无奈和失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显了诗的深刻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斜阳照射着村庄,偏僻的小巷里牛羊回家,描绘乡村的宁静与安详。 -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乡村的老人思念放牧的牧童,靠着拐杖在荆门口静候,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野鸡在鸣叫,麦苗长势良好,蚕在桑树下安然入睡,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生机和丰收的景象。 -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农夫手提锄头站着,彼此见面时亲切地交谈,体现了乡村人际关系的温暖。 -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在这样的情景中,我对这种闲逸的生活感到羡慕,不禁感到惆怅,吟唱的声音渐渐微弱,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现实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斜光照墟落”比喻日落时的宁静。
- 拟人:将牛羊、蚕等动物赋予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如“麦苗秀”和“桑叶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失落感,体现了王维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深沉而细腻,既有对自然和谐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光:象征温暖与宁静,代表着一天的结束。
- 牛羊:象征田园生活的富饶与安逸。
- 牧童:象征年轻、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 野老:象征智慧与经验,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麦苗、蚕:象征丰收与生机,展现自然的美好。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情的细腻描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渭川田家》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维
C. 杜甫 -
诗中“田夫荷锄立”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田间的农夫
B. 放牧的牧童
C. 乡村的老人 -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惆怅与羡慕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王维〕:同样表达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 《鹿柴》 〔王维〕:描绘山林之美,展现王维的山水诗风格。
诗词对比:
- 《田园乐》 〔陶渊明〕:与王维的田园诗相似,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但陶渊明更多地融合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 《静夜思》 〔李白〕: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王维的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维的诗歌艺术》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了解王维的诗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