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 其二
作者: 宁调元 〔清代〕
伤离别。相思又值清秋节。
清秋节。停辛伫苦,几番风月。
关河遍地凝霜雪。重重并入须毛白。
须毛白。繁华是也,旧情衰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相思的愁苦,尤其是在清秋节这个时节。诗人感慨在这样的节日里,情感愈发沉重,仿佛在忍受着无尽的思念。眼前的关河大地上遍布着霜雪,象征着孤寂与寒冷,旧日的繁华已然消逝,留下的只有白发与衰老的情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伤离别:伤感于离别之苦。
- 相思:思念之情。
- 清秋节:指秋天的节日,具有思念的情感。
- 停辛伫苦:停下辛苦的思念,忍受痛苦。
- 关河:指关隘和河流,象征遥远和阻隔。
- 凝霜雪:霜雪凝聚,象征寒冷与孤独。
- 须毛白:指白发,象征衰老。
- 繁华:曾经的美好和热闹。
典故解析
“关河”常用来描绘离别的情景,寓意着相隔遥远的心情。清秋节则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节日,古人常在此时思念故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宁调元,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细腻描写,常以哀婉动人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离别的感慨,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以及对旧情的沉痛思念,反映了当时人们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诗歌鉴赏
《忆秦娥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伤离别”的开篇,迅速引入情感的主题,揭示了离别所带来的痛苦与思念。清秋节的设定为整首诗奠定了忧伤的基调,秋天本是丰收的季节,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离别与思念的象征。诗人以“几番风月”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似乎在追寻曾经的快乐,而现实却是“关河遍地凝霜雪”,一片凄凉。
“重重并入须毛白”一句,意象深远,既描绘了白发的象征意义,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衰退。最后的“繁华是也,旧情衰歇”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繁华已逝,只剩下对往昔的无尽感慨。诗人在细腻的情感表达中,展现了丰富的意象与哲理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篇离别的抒怀,更是一种对生活无常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伤离别:直接表达离别的痛苦。
- 相思又值清秋节:思念之情在这个清秋时节愈加浓烈。
- 停辛伫苦,几番风月:停下辛苦的思念,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
- 关河遍地凝霜雪:描写自然环境的寒冷,反映内心的孤寂。
- 重重并入须毛白:感叹岁月的流逝和情感的衰退。
- 繁华是也,旧情衰歇: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旧情也随之消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秋节”“辛伫苦”,形成了音韵的和谐美。
- 比喻:将白发比作衰老与失去,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和思念的深刻感悟,表现了人们面对时间流逝和旧情衰退的无奈与感伤,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秋:象征思念与孤寂。
- 霜雪:象征寒冷、孤独与离别的感受。
- 须毛白: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无情流逝。
- 繁华:象征过往美好与幸福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秋节”所象征的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思念
C. 失落 -
“关河遍地凝霜雪”意在表达什么?
A. 美好时光
B. 离别的孤独
C. 春天的温暖 -
诗人通过“须毛白”想表达什么?
A. 年轻
B. 繁华
C. 衰老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样表现了离别与思念,但其情感更为细腻,着重于内心的挣扎与渴望。与宁调元的《忆秦娥 其二》相比,李清照的作品更强调对失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而宁调元则更注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旧情的哀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清照与她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