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课农》

时间: 2025-01-04 08:03:37

已悔辞书卷,堪怜稼穑难。

蝉吟三伏暑,雁阵五更寒。

轻棹还飘泊,颓庐葺未完。

自知通塞久,窗外鹊声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悔辞书卷,堪怜稼穑难。
蝉吟三伏暑,雁阵五更寒。
轻棹还飘泊,颓庐葺未完。
自知通塞久,窗外鹊声干。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后悔辞去书卷,真让人心疼这农作的艰难。
蝉在三伏天里鸣叫,雁阵在五更寒冷时飞过。
轻轻划桨我还在漂泊,颓废的小屋尚未修缮完毕。
我知道通畅与阻塞已经很久,窗外传来鹊鸟的鸣叫声。

注释:

  • 已悔:已经后悔。
  • 辞书卷:放弃读书,辞去书卷。
  • 堪怜:值得同情,令人怜惜。
  • 稼穑:指农作、农业。
  • 蝉吟:蝉鸣,夏天的声音。
  • 三伏暑:指夏季最热的三伏天。
  • 雁阵:大雁成群飞行的阵列。
  • 五更寒:指凌晨时分,天气寒冷。
  • 轻棹:轻轻划桨。
  • 飘泊:漂泊,流浪。
  • 颓庐:破旧的小屋。
  • 葺未完:尚未修缮好。
  • 通塞:通畅与阻塞。
  • 鹊声干:鹊鸟的鸣叫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文钦,明代诗人,以其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华文钦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困惑。

创作背景:

《西畴课农》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农民生活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知识分子生活方式的反思。

诗歌鉴赏:

《西畴课农》是一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诗,诗人在诗中流露出对农作艰辛的深切同情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诗的开头,诗人表达了对辞去书卷的后悔,显然,诗人意识到农耕的艰难与读书的轻松形成鲜明对比。第二联通过蝉鸣与雁阵的描写,生动呈现了夏日的炎热与秋冬的寒冷,仿佛在提醒我们,四季的更替中,自然的规律与人生的无常。

第三联则描绘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颓庐尚未修缮完毕,表现了他内心的无奈与孤独。最后一句“自知通塞久”,更是道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窗外的鹊声让他感受到世事的纷扰与无常。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自然景物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又感伤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悔辞书卷:表达了诗人后悔放弃读书,渴望知识的心情。
  2. 堪怜稼穑难:对农作艰难的感慨,显示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
  3. 蝉吟三伏暑:描写夏季的酷热,营造出季节的氛围。
  4. 雁阵五更寒:对比夏秋,表现出自然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5. 轻棹还飘泊:诗人漂泊不定,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6. 颓庐葺未完:表现出诗人生活的困顿与无奈。
  7. 自知通塞久:反映诗人对自身境遇的自知之明。
  8. 窗外鹊声干:鹊声渗透着诗人的思绪,表现出外界的纷扰。

修辞手法:

  • 对比:夏天的蝉鸣与冬天的雁阵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时间的流逝。
  • 意象:蝉、雁、颓庐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 拟人:鹊声被赋予了情感,仿佛在与诗人对话,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农作艰难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知识分子的反省,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夏天的热烈与生命的繁盛。
  • :象征秋冬的寒冷与生命的迁徙。
  • 颓庐:代表诗人生活的困顿与失落。
  • 鹊声:象征着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农作的态度是: A. 轻视
    B. 同情
    C. 漠然

  2. 诗中提到的“蝉吟”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3. “轻棹还飘泊”的意思是: A. 划船归家
    B. 漂泊不定
    C. 停船休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悯农》 by 李绅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1. 《悯农》:同样关注农民的艰辛,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
  2. 《春望》:描绘了国家动乱下的个人困境,反映出对社会的深切关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华文钦生平与作品分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