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04 11:35: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作者:史承谦 〔清代〕
荷髻翻新,裙花露茜。
朝来倦把珠帘卷。
因循飘过楝花寒,
沉吟犹记樱桃宴。
待赠名香,索题纨扇。
何因并坐深深院。
尊前酒态到浓时,
依稀斗帐春风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春日午后,诗人见到打扮一新的女子,感到一丝倦怠,因而缓缓卷起珠帘。悠然地在楝树花下飘过,沉思往日樱桃宴的欢愉。期待有人送来香料,索要题字的纨扇。为何我们一起坐在这深院中?酒意已浓时,依稀能看到她的笑脸,仿佛春风送暖。
注释
字词注释:
- 荷髻:一种发髻,常见于古代女性,形状像荷叶。
- 珠帘:用珠子制成的帘子,常用作装饰。
- 因循:因而、于是。
- 楝花:楝树的花,常用于形容春天的景象。
- 樱桃宴:指春天时节,樱桃成熟时的聚会宴饮。
- 名香:指名贵的香料。
- 纨扇:用丝绸制成的扇子,常用于文人雅士。
- 尊前:酒杯前,指酒桌前。
典故解析:
樱桃宴:古代诗人常以樱桃宴作为春日聚会的象征,代表欢聚的时光与美好的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承谦,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春日,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和对往昔欢聚时光的回忆,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
诗歌鉴赏
《踏莎行》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春日的温暖景象和细腻的情感。在这首词中,史承谦通过“荷髻翻新,裙花露茜”展现了女子的美丽,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跃然纸上。随着“朝来倦把珠帘卷”的描写,情绪渐渐显露出一丝倦怠,暗示着内心的思索与怀旧。
而“因循飘过楝花寒,沉吟犹记樱桃宴”则将诗人对往日欢聚的回忆与眼前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整首词在温暖与冷寂之间摇摆,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诗人期待着“待赠名香,索题纨扇”,渴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一丝温暖和情感的寄托。
整首词以“尊前酒态到浓时,依稀斗帐春风面”作为结尾,展现了一种微醺状态下的温情与迷离,仿佛在这浓烈的酒意中,自己与春风、与美人相伴,恍若置身于梦中。诗人在自然与人情之中,细腻地捕捉到了春天的气息,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荷髻翻新:形容女子的新发髻,显示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裙花露茜:裙子上绣的花朵艳丽动人,增添了春日的色彩。
- 朝来倦把珠帘卷:诗人早晨感到疲倦,懒得拉开珠帘,暗示内心的不快。
- 因循飘过楝花寒:漫步经过楝树花,感到一丝寒意,象征春日的温暖未至。
- 沉吟犹记樱桃宴:沉思之际,想起往日的樱桃宴,流露出怀旧之情。
- 待赠名香,索题纨扇:期待能有人送来香料,或者为自己题字,渴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 何因并坐深深院:感叹为何彼此相伴在这深院中,显得孤独。
- 尊前酒态到浓时:酒意浓烈时,情感变得更加浓厚。
- 依稀斗帐春风面:在酒醉中,似乎能看到女子的笑颜,春风似乎变得亲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帘”比喻女子的妆容,生动形象。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温暖的性格,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待赠名香,索题纨扇”,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与对往昔时光的追忆,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愁绪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展现出清代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髻:象征青春与美丽,代表女性的柔美。
- 珠帘:象征富丽,代表生活的奢华与享受。
- 楝花:春天的象征,预示生命的复苏。
- 樱桃宴:象征欢聚与美好,代表人际间的温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荷髻翻新”中的“荷髻”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发髻
C. 一种饮品 -
“因循飘过楝花寒”意指?
A. 享受春暖花开的气息
B. 感到一丝寒意
C. 回忆往昔的快乐 -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C. 对酒的依赖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史承谦的《踏莎行》更加侧重于春日的细腻描写与人际情感的渴望,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女性内心的孤独与对爱情的向往。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清代词人的细腻与深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历代词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