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柳恽》

时间: 2024-12-31 13:21:19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君去欲何之?

参差间原陆。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从陇西出发,傍晚时分我来到了飞狐谷。
秋天的月光照耀着层层山岭,寒风吹拂着高大的树木。
夜里的雾露侵湿了我的衣服,清晨的关山催促着我的行程。
你要去哪里呢?在那参差的山峦之间,原野一片辽阔。
我们第一次相见却注定无缘,如今心中满是悲伤,眼中空空如也。

注释:

  • 陇西: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 飞狐谷:可能是指某个风景秀丽的山谷。
  • 层岭:重叠的山岭。
  • 寒风:表示天气的寒冷,营造了孤寂的氛围。
  • 雾露:夜间的雾气与露水,象征着清晨的寒冷。
  • 关山:指险峻的山岭,暗示旅途的艰辛。
  • 参差:形容山峦高低不平的样子。
  • 怀悲:怀有悲伤之情。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整体情境和情感表达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离别与思念主题密切相关,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离别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均(约463年-约521年),字子昂,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擅长诗歌与散文。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可能因离别友人或亲人而生发出这种情感,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答柳恽》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在清晨出发,经历白天的旅途,最终在傍晚的飞狐谷落脚。诗的开头描绘出清晨的出发,给人以清新之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傍晚的到来则带来了一种时间流逝的无奈感。秋月和寒风的描写,不仅营造出一种秋天的氛围,也暗示了内心的孤寂与寒冷。雾露侵衣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自然对人的影响,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受。

结尾的“君去欲何之”直白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不舍,然而“参差间原陆”又体现了人生的复杂与无常。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最终以“怀悲空满目”收束,表达了无法相见的无奈和心中的悲伤。整首诗灵动而富有诗意,展现了吴均高超的描写技巧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晨发陇西:诗人清晨从陇西出发,象征着新的开始。
  • 日暮飞狐谷:傍晚抵达飞狐谷,暗示旅程的漫长与孤独。
  • 秋月照层岭:秋天的月光洒在山岭上,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寒风扫高木:寒风吹拂高大的树木,象征着寒冷的孤寂。
  • 雾露夜侵衣:夜晚的雾露湿润了衣物,表达了旅途的艰辛。
  • 关山晓催轴:清晨的关山催促着行程,暗示时间的紧迫。
  • 君去欲何之?:询问友人去向,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
  • 参差间原陆:描述山峦起伏,暗示人生的复杂与无常。
  • 一见终无缘:即使相见,也注定无缘,表达了无奈。
  • 怀悲空满目:心中满是悲伤,眼中却是虚无,体现了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旅途的艰辛。
  • 拟人:寒风、雾露等具有人性化的描写,增强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离别的悲伤,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和对人生际遇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晨:新生与希望的象征。
  • 秋月:孤独与思念的象征。
  • 寒风:冷漠与孤寂的象征。
  • 雾露:旅途的艰辛与不易。
  • 关山:生命的障碍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陇西”指的是哪里?

    • A. 今甘肃省
    • B. 今四川省
    • C. 今陕西省
  2. 诗人“怀悲空满目”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喜悦
    • B. 悲伤
    • C. 愤怒
  3. 诗中“寒风扫高木”用来表达什么?

    • A. 自然的美好
    • B. 人生的孤寂
    • C. 友人的思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愁苦,情感相似。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对自然的描绘,结合个人情感,展现了壮阔的景象与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南北朝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