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税官仇副使诗十首 其十
世事良可见,浩荡书生心。
先民亦会计,儒道终当行。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世间的事理是很容易看透的,心胸开阔的书生自然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古代的先人也懂得算计和规划,因此儒家的道理最终还是应当被践行。
注释
字词注释:
- 世事:指社会上发生的种种事情。
- 浩荡:形容气势雄伟、广阔的样子。
- 书生:指读书人,通常指有文化的人。
- 先民:古代的人民或先辈。
- 会计:指管理、计算和规划的能力。
- 儒道:指儒家和道家的思想。
- 终当行:最终还是应当实践和遵循。
典故解析:
- “先民亦会计”:古代先人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能合理安排生活与事务,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前人的学习。
- “儒道终当行”:儒道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诗中提到的“终当行”反映了对儒家思想的认同和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鉌,字仲明,号秋圃,南宋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税官仇副使的送别,表达了自己对士人责任和社会事务的看法,体现了士人的理想与抱负。
诗歌鉴赏
此诗在简短的四句中,蕴含了深刻的社会哲理与文化思考。开头两句“世事良可见,浩荡书生心”,直接指出世事的透明和书生的胸怀,表达了对知识分子洞察社会的能力的赞美。诗人认为,书生的心胸宽广,能够理解和掌握世间的种种事务。
接下来的两句“先民亦会计,儒道终当行”则是对历史的回溯和现实的呼应。先民的智慧体现在对生活的管理和规划上,而儒道的思想则是对人们行为的指导。诗人在此强调,儒家思想并不是过时的教条,而是应当在当今社会中继续践行的道德准则。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且富有力量,情感上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对文化的坚守,既有对历史的尊重,也有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事良可见”:世间的事情很容易看清。
- “浩荡书生心”:胸怀宽广的书生有着深邃的见解。
- “先民亦会计”:古代的先人同样懂得管理和规划。
- “儒道终当行”: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终究是应当被实践的。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世事”与“书生”、“先民”与“儒道”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书生的心胸比作浩荡,形象地表达了思想的广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世事的观察与历史的反思,强调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责任,以及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生:象征知识与理想。
- 先民:代表智慧与历史的传承。
- 儒道:体现道德与价值观的根基。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了文化内涵,也在思想上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传统美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书生”象征什么?
- A) 农民
- B) 知识分子
- C) 商人
-
“世事良可见”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 A) 生活复杂难懂
- B) 社会现象容易看透
- C) 书生无能为力
-
诗中提到的“儒道”主要指什么?
- A) 道教与佛教
- B) 儒家与道家的思想
- C) 经济与政治的理论
答案:
- B) 知识分子
- B) 社会现象容易看透
- B) 儒家与道家的思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探讨历史与个人理想的结合。
诗词对比:
- 熊鉌与陆游的诗风:熊鉌诗中流露出对理想社会的期望,而陆游则更多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与责任感,二者在主题上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士人对社会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熊鉌诗文集》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歌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