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里书事》
时间: 2025-01-01 15:52: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里书事
作者: 熊鉌 〔宋代〕
西风凉信入虚檐,
絺绤微单已戒严。
乡梦不随秋夜永,
客愁偏向雨声添。
清高鸣雁低云海,
漂泊流萤傍竹帘。
搔首寒灯楼舍悄,
行藏自晓不须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西风送来凉意,透过空旷的屋檐,
轻薄的衣物已经换上,心中已有戒备。
乡愁的梦境在这漫长的秋夜中无法随意消散,
而作为客人的我,愁绪却因雨声而加重。
高飞的雁鸣在低空的云海中回荡,
漂泊的萤火虫在竹帘旁徘徊。
我在寒冷的灯下,静静地搔首思索,
自己的行踪与隐匿之处,天亮时自会明了,不必去占卜。
注释:
- 西风:指秋季的风,常用来渲染凉意和思乡之情。
- 凉信:凉意的传达,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虚檐:空旷的屋檐,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
- 絺绤:指轻薄的衣物,说明作者因天气转凉而更换衣物。
- 乡梦:对故乡的梦境,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 客愁:作为客人,心中愁苦的情感。
- 清高鸣雁:高飞的雁声,象征孤独与离别。
- 漂泊流萤:流萤在竹帘旁,象征漂泊与无奈。
- 搔首:思索、焦虑的姿态,表现出内心的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鉌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人生哲理,风格清新典雅。他的诗歌不仅关注自然景观,还注重内心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客里书事》写于诗人远离故乡的旅途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漂泊状态的感慨。此时正值秋季,西风送来凉意,正是思乡情切之时。
诗歌鉴赏:
《客里书事》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异乡的孤独与愁苦。诗的开头两句“西风凉信入虚檐,絺绤微单已戒严”以凉风和薄衣引入,营造出一种凛冽的秋意。凉意不仅是天气的变化,更象征着心境的转变。
接下来的“乡梦不随秋夜永,客愁偏向雨声添”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乡愁在漫长的秋夜中愈发显得沉重,尤其是伴随着雨声,更加激起了内心的思念之情。高飞的雁鸣与漂泊的流萤则通过意象的对比,展现了孤独与离别的情绪。
在诗的尾声,诗人搔首思索,面对寒灯孤寂的楼舍,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自省。最后一句“行藏自晓不须占”则传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淡然态度,既有对命运的接受,也有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给读者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凉信入虚檐:西风的凉意透过空旷的屋檐,暗示着秋天的来临,及对乡愁的引发。
- 絺绤微单已戒严:轻薄的衣物已换上,感到寒意,表现出对气候变化的敏感。
- 乡梦不随秋夜永:思乡的梦境无法随秋夜消散,表现出思念的深切。
- 客愁偏向雨声添:在客居他乡的愁苦因雨声而加重。
- 清高鸣雁低云海:高飞的雁鸣在低空的云海中回荡,象征孤独与离别。
- 漂泊流萤傍竹帘:流萤在竹帘旁徘徊,象征漂泊的无奈。
- 搔首寒灯楼舍悄:在寒冷的灯下,思考与焦虑的姿态,表现出内心的不安。
- 行藏自晓不须占:对未来的淡然,显示出对命运的接受。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乡梦”与“客愁”的对比,突出思乡情的深刻。
- 意象:高飞的雁、漂泊的流萤等意象,使情感更加细腻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使得诗的情感更加丰富。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思乡与漂泊的主题展开,通过对秋夜的描绘,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季和思乡情。
- 凉信:传递出一种清凉的孤独感。
- 鸣雁:象征孤独、离别与归乡的愿望。
- 流萤:象征漂泊与无奈的生存状态。
- 寒灯:代表思考与孤独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风”主要象征什么?
- A. 夏天的热情
- B. 秋天的凉意
-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B
-
“乡梦不随秋夜永”中的“乡梦”指的是什么?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未来的幻想
- C.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A
-
诗中“搔首寒灯楼舍悄”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快乐和兴奋
- B. 孤独和思考
- C. 迷茫和无助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客里书事》更侧重于内心的思索和愁苦,而《月下独酌》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情绪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