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其五》

时间: 2025-01-17 10:20:07

后赵前丁两使君,群偷望见总星奔。

后人却笑渠侬猛,仁及偷儿不及民。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其五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后赵前丁两使君,
群偷望见总星奔。
后人却笑渠侬猛,
仁及偷儿不及民。

白话文翻译:

后赵和前丁两位使君,
众人偷看见星星在奔跑。
后人却嘲笑他们的凶猛,
对盗贼的仁爱却比不上对百姓的关心。

注释:

  • 后赵、前丁:指历史上两个时期的统治者,象征统治者的行为。
  • 使君:指地方官员或统治者。
  • 群偷:指盗贼。
  • 总星奔:形容星光闪烁,可能暗指不安定的局势。
  • 渠侬:指那些统治者。
  • 仁及偷儿不及民:表达对盗贼的仁爱超过对普通百姓的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具有强烈的个性和人文关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对社会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反思,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提醒他们应更关注民生而非追求个人权力。

诗歌鉴赏: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其五》是一首揭示统治者与民众关系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后赵和前丁两位使君的描述,反映出统治者的无能与民众的困苦。诗人采用了生动的意象,如“群偷望见总星奔”,传达出一种紧张、不安的社会氛围。通过对历史的借鉴,杨万里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认为统治者对盗贼的仁慈远远超过对百姓的关怀,这种对比令人深思。诗句简练而富有力量,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与忧虑。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一种对未来的警示,提醒统治者关注民生,施以仁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后赵前丁两使君:通过历史人物的提及,指出统治者的无能。
  • 群偷望见总星奔:暗示社会的不安与动荡,反映出盗贼横行的现象。
  • 后人却笑渠侬猛:后人对统治者的嘲讽,表明对他们行为的不满。
  • 仁及偷儿不及民:强调对盗贼的仁爱过于盲目,忽视了百姓的疾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仁及偷儿不及民”的对比,强调统治者的失职。
  • 象征:星星的奔跑象征社会动荡与不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统治者行为的批判,传达出对民众困境的深切关注,反映出诗人对仁政的渴求与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希望与美好,但在诗中却体现了动荡与不安。
  • 盗贼:代表社会的黑暗面,反映出统治者的失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使君”指的是: A. 地方官员
    B. 平民百姓
    C. 盗贼
    D. 诗人

  2. “仁及偷儿不及民”这句中的“仁”指的是什么? A. 对百姓的关心
    B. 对盗贼的宽恕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关注社会民生,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关怀。
  • 李白的《将进酒》:反映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的《卖炭翁》相比,两者均关注民生,但杨万里通过对历史的借鉴更具讽刺意味。
  • 同样是对社会现象的描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杨万里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