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张安国》
时间: 2025-01-17 10:03: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张安国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帝苑花穠记并游,
万人回首看鳌头。
也知旬月应颛面,
巳逼云霄又作州。
别后闻公非故我,
学林著脚到前修。
登门犹说同年话,
未觉红鸾映白鸥。
白话文翻译:
在皇帝的花园中游玩,看到花朵繁茂的景象,
人们纷纷回头仰望那高高的鳌头。
也知道经过数月的时光,面貌依然光鲜,
已经逼近云霄,又仿佛成为了一个州。
自从分别之后听说您并非我所熟知,
但是在学林中走到前面,还是可以见到您。
登门之后仍旧谈论着同年时的往事,
不觉间,红鸾与白鸥在眼前映现。
注释:
- 帝苑:指皇帝的花园。
- 穠:繁茂。
- 鳌头:比喻高位或突出的人物或事物。
- 旬月:十天或一个月的时间。
- 颛面:指人的面容。
- 云霄:指高空。
- 学林:指学术界或书院。
- 红鸾、白鸥:象征美好事物或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热爱而闻名。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民生疾苦和个人情感。杨万里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出他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对张安国的拜访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感慨。作者在诗中通过描绘花园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情感。
诗歌鉴赏:
《谒张安国》展现了杨万里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与怀念之情。诗的开头以“帝苑花穠”引入,描绘了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提到“万人回首看鳌头”,不仅描绘了众人仰望的场景,也暗示了张安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尊重。
诗中提到的“旬月应颛面”,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以及对友人容颜的思念,仿佛在说,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张安国依然保持着风采。接下来的“巳逼云霄又作州”则通过对张安国成就的赞美,映射出作者对理想与成功的向往。
在“别后闻公非故我”中,诗人有些失落地提到友人已非昔日的模样,显示出时间对人际关系的冲击。然而,随后的“学林著脚到前修”则展现出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尽管变化无常,依然能在学术的道路上走近彼此。
最后两句“登门犹说同年话,未觉红鸾映白鸥”,表现了在重逢时的亲切与温暖,仿佛时间并没有改变他们之间的默契,红鸾与白鸥的意象则象征着美好与和谐,增强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使人感受到一种温情脉脉的氛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帝苑花穠记并游:描述在皇帝的花园中游玩,感受花木繁茂的景象。
- 万人回首看鳌头:描绘众人仰望高处的情景,暗示张安国的重要性。
- 也知旬月应颛面:时间过去,友人的面容依旧吸引人。
- 巳逼云霄又作州:友人的成就已经达到高峰。
- 别后闻公非故我:分开后才听说友人有所改变。
- 学林著脚到前修:在学术界依然能见到友人。
- 登门犹说同年话:重逢后仍旧畅谈往事。
- 未觉红鸾映白鸥: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美好事物的存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的成就比作“云霄”,强调其高度。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对称与和谐,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通过“红鸾”和“白鸥”传达美好与纯净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友人张安国的回忆与描写,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帝苑:象征着权力与繁华。
- 花穠:代表着青春与生机。
- 鳌头:象征成就与地位。
- 红鸾:寓意爱情与美好。
- 白鸥:象征清净与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帝苑”指的是什么?
- A. 皇帝的花园
- B. 一个地方的名字
- C. 一种花卉
-
“红鸾映白鸥”可以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美好与和谐
- C. 时间的流逝
-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张安国的什么情感?
- A. 失望
- B. 怀念
- C. 嫉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牧:同样描绘了时光流逝与感慨。
- 《红楼梦》中的诗词:体现了友谊和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强调豪情与畅饮,杨万里则重在友谊与怀旧,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杨万里的诗词研究》
- 《宋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