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行鸣山二首 其二
灵山未见见龟山,且捲诗书子细看。
春日幸从年后暖,春风须带腊前寒。
白话文翻译:
第一句:灵山还没见到,倒是见到了龟山;
第二句:先把诗书卷起,细细品味。
第三句:春日的温暖,真是年后的好时光;
第四句:春风应该带来腊月之前的寒意。
注释:
- 灵山:指一座山,可能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山或景象。
- 龟山:具体指代不明,可能是一座实际存在的山。
- 捲:卷起、收起。
- 子细看:细心地观察、品味。
- 年后:指农历新年之后的时间。
- 腊前寒:指农历腊月前的寒冷天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因其作品生动清新而受到广泛喜爱。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日,正值年后,诗人可能在游历中感受到春暖与寒气的交替,因而写下此作。通过与自然的对话,展现了他对春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描绘了春日的气息和诗人的感受。开篇提到“灵山未见见龟山”,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一种期待与现实的落差,灵山象征理想,而龟山则是眼前的现实,暗示了诗人追求美好事物的渴望。接着“且捲诗书子细看”,表达了他在春日温暖的阳光下,对诗书的热爱与思考,展现出一种求知的渴望和宁静的心境。
“春日幸从年后暖,春风须带腊前寒”,在这两句中,诗人饱含对春日的喜悦,同时也提到了春风的寒意,提醒人们春天并非一味的温暖,而是包含了多种气候的交替。这种对比手法不仅丰富了诗的意象,也让人感受到春天变化无常的特质。
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中带有哲理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山未见见龟山:诗人尚未见到理想中的灵山,却在眼前见到了龟山,这种景象暗示了对理想的追求。
- 且捲诗书子细看: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选择放下外界的干扰,专心阅读诗书,反映出他对知识的渴求。
- 春日幸从年后暖:春天的到来,带来了温暖的气息,诗人对此感到欣喜。
- 春风须带腊前寒:春风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温暖的持续,提醒人们春天的多变。
修辞手法:
- 对比:灵山与龟山的对比,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须带腊前寒”的特性,形成一种生动的描写。
- 意象:诗中的“灵山”、“龟山”等都富含深厚的文化象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生活的多变与对知识的渴望,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乐天知命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灵山:象征理想、追求。
- 龟山:代表现实、眼前的景象。
- 春日:象征希望、温暖。
- 腊前寒:象征变化、世事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灵山”象征什么?
A. 现实
B. 理想
C. 冷漠 -
填空题:诗中提到“春日幸从年后__”。
-
判断题:诗中的“春风须带腊前寒”表达了春天一味温暖的概念。(对/错)
答案:
- B
- 暖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清晨的自然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上更为奔放,与杨万里的沉稳内敛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