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震泽匆匆过,胥塘渐渐来。
风高多罨岸,船侧屡翻杯。
积草摊渔网,疎林聚客桅。
景逢宜急写,句过恐难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水乡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诗的开头描写了震泽水面波光粼粼,船只匆匆驶过;接着,随着船只的行进,胥塘的景色渐渐展现在眼前。风高浪急,岸边的芦苇摇曳,船在风浪中摇晃,杯子屡次翻倒。接下来,诗中提到积草的地方,渔网摊开在岸边,稀疏的树林中聚集着来往的客船。最后,作者感慨此情此景值得及时记录,但又担心句子写得过于匆忙,不够精致。
注释:
字词注释:
- 震泽:指震泽湖,位于今江苏省,是水乡风光的代表。
- 胥塘:胥塘是湖泊或水渠的名字,特指水面宽广的地方。
- 罨岸:罨,意为遮挡;罨岸即被芦苇等植物遮挡的岸边。
- 屡:多次,频繁的意思。
- 积草:岸边堆积的草,通常用于捕鱼或者作饵。
- 疎林:稀疏的树林,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感受的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是宋代诗人,生于文学氛围浓厚的时代,他的诗歌多反映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历水乡时,正值春夏之交,景色宜人,诗人在船上游览,感受到水乡的美丽与宁静,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水乡的独特风光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开篇通过“震泽匆匆过”引入,迅速带读者进入了一个动态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急促的行程感。接下来的“胥塘渐渐来”则展现了景色的渐变,给人一种进入新环境的期待感。
诗中描绘了风高浪急的状态,这一细节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力量,也暗示了诗人在船上游览时的紧张与刺激。而“船侧屡翻杯”这句,既是对船上情景的写实,也通过“翻杯”传递出一种轻松的饮酒氛围,体现了诗人的洒脱。
“积草摊渔网,疎林聚客桅”则在描绘景物时,渔网与客船的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营造出一种生活气息浓厚的场景。最后,“景逢宜急写,句过恐难裁”则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创作的自我反思,强调了捕捉瞬间美景的重要性,同时也流露出对创作质量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水乡的宁静之美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震泽匆匆过:描绘船只在震泽上急速经过的情景,突出水乡的流动感。
- 胥塘渐渐来:随着行程的推进,胥塘的美景逐渐显现,展现了自然的变化。
- 风高多罨岸:高风吹拂,岸边芦苇摇曳,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气息。
- 船侧屡翻杯:船在波浪中摇晃,酒杯不断翻倒,增添了生活的趣味性。
- 积草摊渔网:岸边的渔网和草堆,展现了渔民的生活场景。
- 疎林聚客桅:稀疏的树林中有客船停靠,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
- 景逢宜急写:景色美好,值得快速记录,传达了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 句过恐难裁:写作时担心表达不够精炼,反映了诗人的自我要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暗含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 拟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使得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水乡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创作的思考,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震泽:象征着广阔与流动,代表水乡的生机。
- 胥塘:象征着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
- 罨岸:代表着自然的保护与生机。
- 渔网:象征着劳动与生活的结合。
- 客桅:象征着出行与交流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震泽”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湖泊
B. 江河
C. 山脉 -
诗中“船侧屡翻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紧张
B. 轻松愉快
C. 忧伤 -
诗的最后一句“句过恐难裁”反映了诗人的什么心态? A. 对时间的珍惜
B. 对写作的自信
C. 对创作的担忧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对比,张镃的《行次莺脰湖》侧重于描绘静谧的水乡风光,而李白则更强调行程的急促与激情。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