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其一 秋意
黯淡云山展画叉,
笛声楼外雁行斜,
镜中容易换年华。
庭际渐衰书带草,
墙阴初放玉簪花,
西风昨夜梦还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淡淡忧伤和对家的思念。
阴沉的云山像画一样展开,
楼外传来笛声,斜飞的雁阵在空中划过,
在镜子中,岁月似乎容易流逝。
庭边的草渐渐枯黄,
墙阴处初放的玉簪花,
昨夜的西风中,我的梦又回到了家乡。
注释:
- 黯淡:指颜色暗淡,光线不足。
- 画叉:形容云山的形状像是画作的交叉。
- 笛声:指悠扬的笛音,传递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雁行斜:形容大雁飞行的队形倾斜,增添了秋天的凄凉感。
- 镜中容易换年华:在镜子中映照出岁月的流逝,感慨时光易逝。
- 渐衰:逐渐衰败,形容秋天的凋零。
- 玉簪花:一种秋天开花的植物,象征着幽静和清雅。
- 西风:秋天的风,带着凉意,象征着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驹(1899年-1980年),字子平,号梅溪,江苏人,近现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他的诗词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浣溪沙 其一 秋意》创作于秋季,正值时光流逝,作者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无情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此时,作者或许正经历着人生的转折,对过往岁月充满了思索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秋天为背景,渗透着淡淡的忧伤和对家乡的思念。开篇描绘了阴沉的云山,笛声的悠扬与雁阵的斜行相结合,展现了秋天的凄凉意境。笛声似乎在诉说着离愁,增添了词的情感厚度。接着,作者用“镜中容易换年华”来感慨岁月的流逝,仿佛在镜子中看到了一年年的消逝,这句极具哲理性,深刻反映了对时间的无奈与思考。
在第二部分,庭际的衰败和墙阴处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衰老与时光的侵蚀,而后者则是生命的顽强和希望。最后一句“西风昨夜梦还家”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通过西风传递了对故乡的无限怀念。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感受到秋天的孤寂与思念,展现了作者对时间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黯淡云山展画叉:用“黯淡”形容云山,暗示秋天的沉寂;“展画叉”则形象地描绘出云山的形状。
- 笛声楼外雁行斜:笛声传来,营造出一种离愁的气氛;“雁行斜”暗示着秋天的来临,雁南飞的场景增添了思乡之情。
- 镜中容易换年华:反映出岁月流逝的无情,令人感慨时光的易逝。
- 庭际渐衰书带草:庭院中的草逐渐枯黄,暗示着生命的衰退与秋天的到来。
- 墙阴初放玉簪花:玉簪花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衰败形成对比。
- 西风昨夜梦还家:西风带走了梦的寄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黯淡云山展画叉”中将云山比作画,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笛声与西风仿佛有情感,传递了复杂的人类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人在对比自然景物的衰败与生命的延续中,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山: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
- 笛声:传达情感的寄托,象征思念与离愁。
- 雁行:象征迁徙与时间的流逝,增添秋天的氛围。
- 玉簪花: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代表着希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镜中容易换年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时间的珍惜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爱情的思念 -
“墙阴初放玉簪花”中“玉簪花”象征着什么? A. 衰败
B. 希望与生命
C. 思乡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张伯驹的《浣溪沙 其一 秋意》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与思乡情怀,但张伯驹的词更为沉郁,李清照则略显婉约。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传递了个人情感,展现出古诗词中对秋天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
- 《张伯驹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清照与她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