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绿庭阴罥䋞丝。
凌晨寒雨湿阶泥。
水沈笼罢更添衣。
药铫常温妻病久,
茶铛閒置客来稀。
寂寥情味晚秋时。
白话文翻译:
庭院里仍有残留的绿色,细雨如丝飘洒。
清晨的寒雨让台阶上沾满了泥土。
水沉沉的天气已让人多添了一层衣服。
药铫常常保持温热,妻子因病已久。
茶壶闲置,来访的客人越来越稀少。
在这孤寂的晚秋时节,情感与味道都显得格外沉重。
注释:
- 残绿:指庭院中残留的绿色植物,象征着生命的最后一点生机。
- 罥䋞丝:形容细雨如丝般缠绕在庭院中。
- 阶泥:台阶上因雨水而湿滑的泥土。
- 药铫:熬药用的器具,暗示照顾妻子的辛苦。
- 茶铛:泡茶的器具,象征家中冷清的氛围。
- 寂寥:孤独、冷清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盛世,生活在文化繁荣的时期。他的诗风清新雅致,常常反映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和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浣溪沙》创作于一个秋冬交替的季节,诗人面对妻子的病痛,感受到生活的无奈和孤独。此时的社会环境多变,个人情感的抒发成为他创作的主要动力。
诗歌鉴赏:
《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和对妻子病痛的关怀。全诗以庭院的景象开篇,残存的绿色和细雨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画面,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接着,诗人描绘了清晨的寒雨,渗透到台阶上,浸润了泥土,营造出一种湿重的氛围,使人倍感沉闷。
在情感的深处,诗人提及妻子的病痛,药铫常温,显现出他日复一日的细心照料与无奈。茶铛闲置,暗示着人际关系的疏远,来访客人越来越少,折射出家庭的冷清和生活的孤独。最后一句“寂寥情味晚秋时”,不仅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也揭示了秋季本身的萧瑟与寒冷。整首诗透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情的冷淡与生命的无常,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绿庭阴罥䋞丝:庭院里的绿意虽已残缺,却在细雨中显得格外清晰。
- 凌晨寒雨湿阶泥:清晨的寒雨使得台阶浸湿,泥土和雨水交融,增添了沉重感。
- 水沈笼罢更添衣:阴沉的天气使人不得不增添衣物,强调了气候的寒冷与人的不适。
- 药铫常温妻病久:细致入微地表达了对妻子的关怀,药水虽常温却无力治愈。
- 茶铛閒置客来稀:茶壶闲置,暗示家中冷清,访客稀少,生活的孤独感加重。
- 寂寥情味晚秋时:在这个孤独的晚秋,情感与味道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生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细雨比作丝,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药铫常温”赋予物品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季为背景,抒发对妻子病痛的关心以及对人际关系疏远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诗人在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之间找到了共鸣,展现了生活的脆弱与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绿:象征生命的顽强与无奈。
- 寒雨:代表孤独与冷清的情感。
- 药铫:体现出对妻子的照顾与关怀。
- 茶铛:象征家庭的冷清,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残绿”指的是什么?
- A. 绿树
- B. 绿色植物
- C. 枯黄的叶子
-
“药铫常温”体现了什么情感?
- A. 爱情的甜蜜
- B. 对妻子的关心
- C. 对生活的无奈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人生的快乐
- B. 孤独与无奈
- C. 友情的珍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同样描写秋季的孤独与思乡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体现了家庭关系的思念与温情。
诗词对比:
- 《浣溪沙》(汪东)与《秋夕》(杜甫):
- 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景象,但汪东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家庭的冷清,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兄弟的思念与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