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松江抵苏州舟中》

时间: 2025-01-01 18:12:30

千涧复万涧,出湖旋入湖。

桥多帆屡落,村小店仍孤。

酒艇供晨饮,吴歌当夜呼。

秋风起寥泬,还与问莼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涧复万涧,出湖旋入湖。
桥多帆屡落,村小店仍孤。
酒艇供晨饮,吴歌当夜呼。
秋风起寥泬,还与问莼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从松江到苏州的舟中所见的景象。千山万涧交错,湖水不断流出又流入。河上桥梁众多,船帆频频落下,村庄小而寂寥,店铺孤独。清晨时分,酒船提供酒水,夜晚伴随着吴地的歌声。秋风起时,心中不免思念起莼菜和鲈鱼的味道。

注释

  • 千涧:形容山涧的数量很多,表现出风景的复杂。
  • 万涧:与“千涧”呼应,进一步强调地形的多变。
  • 出湖旋入湖:指船只在湖泊之间穿行,形成一种动态的景象。
  • 桥多帆屡落:桥梁多,帆船经常落下,说明水路繁忙。
  • 村小店仍孤:村庄虽小,但店铺显得孤零零,体现出一丝寂寥。
  • 酒艇供晨饮:酒艇指专门提供酒水的小船,清晨时饮酒,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 吴歌当夜呼:吴歌指的是吴地的民歌,夜晚时分有人在歌唱。
  • 秋风起寥泬:秋风吹起,水面空旷,景象清冷。
  • 问莼鲈:对莼菜和鲈鱼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美食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堂,清代诗人,生活在松江一带,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从松江抵达苏州的舟中,正值秋季,作者在舟中目睹的山水景色和乡村生活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自松江抵苏州舟中》是一首描绘水乡风光的诗作,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的开头以“千涧复万涧”描绘了沿途山水的复杂和美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的“桥多帆屡落”则表现了舟行水路的繁忙,桥梁和船帆的意象交织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中的村庄与店铺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水乡的宁静与孤独,也暗示了社会的繁忙与人际的疏离。

而“酒艇供晨饮”与“吴歌当夜呼”则增添了生活的趣味与情感,酒与歌代表了水乡人们的日常生活,清晨与夜晚的对比,呈现了时间的流逝。最后两句“秋风起寥泬,还与问莼鲈”更是将诗的情感引向深远,秋风的起起伏伏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莼菜与鲈鱼则引出了对美食的怀念,体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家乡味道的眷恋。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了一幅水乡秋日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涧复万涧:形容山涧的多样性,展现出自然的壮美。
  2. 出湖旋入湖:描绘舟行于湖泊之间的景象,表现了水的流动性和变化。
  3. 桥多帆屡落:描写水道繁忙,桥梁和船帆的交错,体现出水乡的生活气息。
  4. 村小店仍孤:突出了乡村的宁静与孤独,形成对比。
  5. 酒艇供晨饮:展示了水乡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景。
  6. 吴歌当夜呼:表现了夜晚的热闹与民间文化。
  7. 秋风起寥泬:营造出一种冷清的秋天气息。
  8. 还与问莼鲈:引发对美食的怀念,表达了感情的细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千涧复万涧”与“出湖旋入湖”,形成对称美。
  • 比喻:酒艇与吴歌的描写,赋予日常生活以情感。
  • 意象:水、桥、村庄等意象交错,形成丰富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水乡自然风光的热爱,对乡村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家乡美食的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的多变和复杂。
  • :代表宁静与流动,象征着生活的变化。
  • :象征联系与沟通。
  • :体现乡村的宁静与孤独。
  • 酒艇:象征生活的闲适与乐趣。
  • 吴歌:代表地域文化和民间艺术。
  • 秋风:象征季节的变迁,带来思念与回忆。
  • 莼鲈:象征对美食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涧复万涧”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水乡的繁忙
    B. 山水的复杂
    C. 船只的多样
    D. 村庄的孤独

  2. “酒艇供晨饮”描绘的是哪种场景? A. 白天的忙碌
    B. 晚上的欢庆
    C. 清晨的闲适
    D. 秋天的萧瑟

  3. 诗中“秋风起寥泬”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与孤独
    B. 期待与希望
    C. 热闹与繁忙
    D. 安静与平和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孤独情感。
  • 《泊船瓜洲》 by 王安石:表现水乡的美丽与诗人情怀。

诗词对比

  • 黄堂的作品:注重自然与生活细节,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取胜。
  • 柳宗元的《江雪》:更为孤独与沉重,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堂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