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太子詹事王公挽诗二首》

时间: 2025-01-06 15:43:49

大节元无玷,中心本不欺。

排奸力扛鼎,忧国鬓成丝。

方喜三旌召,俄兴一鉴悲。

西风吹泪眼,夫岂哭吾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太子詹事王公挽诗二首 张栻 〔宋代〕

大节元无玷,中心本不欺。 排奸力扛鼎,忧国鬓成丝。 方喜三旌召,俄兴一鉴悲。 西风吹泪眼,夫岂哭吾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太子詹事王公的深切哀悼和高度评价。诗中,“大节元无玷”赞扬王公品德高尚,无瑕疵;“中心本不欺”强调其内心正直,不欺瞒。后句“排奸力扛鼎,忧国鬓成丝”描绘了王公为国排忧解难,以至于鬓发斑白。最后两句“西风吹泪眼,夫岂哭吾私”则表达了诗人对王公逝世的悲痛,这种悲痛超越了个人情感,是对国家失去一位贤臣的哀悼。

注释:

字词注释:

  • 大节:指高尚的品德。
  • 元无玷:原本就没有瑕疵。
  • 中心:内心。
  • 不欺:不欺骗。
  • 排奸:排除奸邪。
  • 力扛鼎:形容力量极大,比喻承担重任。
  • 忧国:为国家担忧。
  • 鬓成丝:鬓发变白,形容忧虑过度。
  • 三旌召:指高官的征召。
  • 俄兴:突然兴起。
  • 一鉴悲:一面镜子引发的悲伤,比喻突然的哀痛。
  • 西风:秋风,常带有哀愁的意味。
  • 夫岂:岂,难道。
  • 哭吾私:为个人私事哭泣。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通过字面意义表达情感和评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其诗文多表达儒家思想和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故太子詹事王公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王公高尚品德和为国家付出的深切哀悼。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诗通过对王公品德和为国家付出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敬仰和悲痛。诗中“大节元无玷,中心本不欺”直接赞扬了王公的高尚品德和正直内心,而“排奸力扛鼎,忧国鬓成丝”则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王公为国操劳的形象。最后两句“西风吹泪眼,夫岂哭吾私”则升华了诗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失去贤臣的深切哀悼,这种情感超越了个人,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是对逝者高尚品德和为国家付出精神的崇高赞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节元无玷,中心本不欺”:直接赞扬王公的高尚品德和正直内心,无瑕疵且不欺瞒。
  2. “排奸力扛鼎,忧国鬓成丝”:通过比喻和形象描绘,展现了王公为国排忧解难,以至于鬓发斑白。
  3. “方喜三旌召,俄兴一鉴悲”:表达了王公被征召的喜悦和突然逝世的悲痛。
  4. “西风吹泪眼,夫岂哭吾私”:通过秋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王公逝世的悲痛,这种悲痛超越了个人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排奸力扛鼎”用扛鼎比喻承担重任。
  • 对仗:“大节元无玷,中心本不欺”形成对仗,增强语言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故太子詹事王公高尚品德和为国家付出的赞颂和哀悼,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西风”代表秋风和哀愁,“鬓成丝”代表忧虑和衰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排奸力扛鼎”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2. 诗中“西风吹泪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愁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挽王公济》
  • 吕祖谦的《挽王公明》

诗词对比:

  • 朱熹的《挽王公济》与张栻的《故太子詹事王公挽诗二首》在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赞颂上有相似之处,但朱熹的诗更多地体现了理学家的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张栻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