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北逃世难,始闻蕃汉殊。
天下今一家,中原有驱除。
白话文翻译:
南北之间逃避世事的艰难,才开始听说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不同。
如今天下归于一体,中原地区正在努力驱逐外敌。
注释:
- 南北:指南方和北方,暗示国家的分裂与动荡。
- 逃世难:逃避现实的困境与艰难。
- 蕃汉:指外族(蕃)与汉族的不同。
- 天下今一家:如今的天下已经是一个整体。
- 中原:指中国的中心地区,象征着中华文明。
- 驱除:驱赶外敌,恢复国家的安定与统一。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了蕃汉的殊异,反映了宋代时期民族关系的复杂性。文天祥生活在南宋末年,国破家亡,面临外敌入侵,愈加感受到“天下一家”的重要性,表达了他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民族团结的呼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宋瑞,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国家危难之际,坚决抵抗元朝的侵略,被誉为“忠臣”。其诗作以爱国情怀著称,风格豪放激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朝灭亡的历史背景下,文天祥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感受到南北分裂与外族入侵的苦痛。他用诗歌表达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人民安宁的呼唤。
诗歌鉴赏:
本诗在表达情感上简练而深刻,开头的“南北逃世难”直接点出国家的困境,展现了文天祥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接下来的“始闻蕃汉殊”,则反映了对民族关系的思考,提示了外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诗的后半部分转向积极的呼唤,强调了“天下今一家”的理想,传达了文天祥对国家统一的愿景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家国的深切关怀和对团结的渴望,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南北逃世难:表现了南北之间动荡不安的局势,民众不得不逃避现实。
- 始闻蕃汉殊:开始意识到汉族与外族的区别,暗示对民族关系的思考。
- 天下今一家:呼唤国家统一,强调大一统的理想。
- 中原有驱除:提到中原地区的抵抗行动,表达对驱逐外敌的坚定信念。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南北逃世难”与“天下今一家”,增强了语音的和谐感。
- 通过“蕃汉殊”的对比,突显了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
主题思想:
-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与呼唤,表达了对外敌入侵的愤慨,以及对民族团结的期待。
意象分析:
- 南北:象征分裂与动荡。
- 逃世:暗示民众的苦难与无奈。
- 蕃汉:反映民族关系的紧张。
- 天下一家:象征团结与和谐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北”指的是哪个方向?
- A) 东西
- B) 南北
- C) 上下
-
“天下今一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 A) 国家分裂
- B) 民族团结
- C) 外敌入侵
-
文天祥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答案:
- B) 南北
- B) 民族团结
- B) 宋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零丁洋》:文天祥的另一首著名诗作,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诗词对比:
《春望》(杜甫):
- 主题: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 相似之处: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 不同之处:文天祥的作品更加直接地呼唤团结,杜甫则更多地描绘了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文天祥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