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进讲筵尚书终篇锡宴诗 其二》

时间: 2024-12-29 16:52:48

蚤朝论道沃宸聪,更许经生侍九重。

万卷精微归一览,小儒糟粕受三冬。

明兼舜目超唐汉,宴锡需云法祖宗。

愧乏涓尘裨海岳,今辰亦得奉舂容。

意思解释

拟进讲筵尚书终篇锡宴诗 其二

原文展示

蚤朝论道沃宸聪,更许经生侍九重。
万卷精微归一览,小儒糟粕受三冬。
明兼舜目超唐汉,宴锡需云法祖宗。
愧乏涓尘裨海岳,今辰亦得奉舂容。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们在殿上讨论道理,您聪慧如沃宸,
还允许学者在九重之上侍奉。
万卷书籍的精华在此一览无遗,小儒的陈词滥调只是在三冬中沉寂。
明朝的贤明之君,如同舜帝的目光超越了唐朝和汉朝,
在盛宴中赐予我们应遵循的祖宗法度。
我感到惭愧,自己的微薄之力难以与海岳相媲,
今天我也得以奉上我的微薄祝福。

注释

  • 蚤朝:早晨,指早朝。
  • 沃宸:指天子,意为聪慧的君主。
  • 九重:指皇宫,皇权的象征。
  • 万卷精微:形容书籍的博大精深。
  • 小儒:指学识浅薄的儒生。
  • 糟粕:指无用的东西,这里比喻无价值的知识或见解。
  • 明兼舜目:意指明君的智慧与舜帝的目光相似。
  • 宴锡:宴会中赐予的恩惠或教诲。
  • 舂容:奉献、祝福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景升,号惭愧,宋代诗人,以诗词、散文见长。他的作品常表现出丰富的历史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风格清新典雅,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国家政事的关注和参与。诗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朝廷氛围,反映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向往和对当前知识分子地位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晨的朝会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与对自身学识的反思。开篇以“蚤朝论道”引入,在早朝之中,诗人描绘了一幅和谐的政治图景,君主聪慧而博学,能够包容和鼓励学者参与朝政。接着,诗人提到“万卷精微归一览”,显示出对知识的渴求与对学术的尊重,认为真正的智慧应当能够融会贯通,而不是肤浅的见解。

诗中提到“小儒糟粕”,则是对当时一些士人的批评,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无用的知识和肤浅的见解。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将明君的智慧与古代贤明之君舜帝相提并论,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

最后两句“愧乏涓尘裨海岳”,诗人自谦,感到自己的微薄之力无法与伟大的山海相比,显示出他谦逊的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通过对理想政治和自我反思的描绘,体现了士人对国家的关切与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蚤朝论道沃宸聪:早晨的朝会讨论道理,君主聪慧如沃宸。
  2. 更许经生侍九重:更何况允许学者在皇宫中侍奉。
  3. 万卷精微归一览:万卷书籍的精华在此一览无遗。
  4. 小儒糟粕受三冬:学识浅薄的小儒生只能在寒冬中沉寂。
  5. 明兼舜目超唐汉:明君的智慧与舜帝的目光超越了唐汉。
  6. 宴锡需云法祖宗:宴会上赐予我们应遵循的祖宗法度。
  7. 愧乏涓尘裨海岳:我感到惭愧,微薄的力量难以与伟大的山海相比。
  8. 今辰亦得奉舂容:今天我也得以奉上我的微薄祝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卷精微归一览,小儒糟粕受三冬”,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君主智慧比作“沃宸”,形象生动。
  • 夸张:用“海岳”来形容自我微薄的力量,突出谦逊。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对自身不足的反思。诗人通过描绘清晨朝会的场景,体现出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以及对贤明君主的期待。同时,诗人也对当时士人的浅薄学识表示了不满,表达了希望能够有所作为的强烈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朝会:象征着政治的运作和士人的参与。
  2. 书籍:象征知识的丰富和智慧的积累。
  3. 明君: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智慧和德行的化身。
  4. 山海:象征着高尚的理想和广博的胸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沃宸”指的是: A. 学者
    B. 君主
    C. 小儒

  2. “万卷精微归一览”表达了什么含义? A. 知识的肤浅
    B. 知识的丰富和通透
    C. 学者的无知

  3. 诗中“小儒糟粕”是对什么的批评? A. 诗人的自身
    B. 一些士人的无用知识
    C. 君主的决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篇,描绘春夜美景与人情。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诗作,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本诗的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和情感的追求,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体情感的抒发,而本诗则关注社会与政治的理想。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