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

时间: 2025-01-19 15:58:41

撰日岩廊暇,需云宴乐初。

万方朝玉帛,千品会簪裾。

地入南山近,城分北斗馀。

池塘垂柳密,原隰野花疏。

帟幕看逾暗,歌钟听自虚。

兴阑归骑转,还奏弼违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撰日岩廊暇,需云宴乐初。
万方朝玉帛,千品会簪裾。
地入南山近,城分北斗馀。
池塘垂柳密,原隰野花疏。
帟幕看逾暗,歌钟听自虚。
兴阑归骑转,还奏弼违书。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日子里,我在岩廊中闲暇,云彩飘荡,宴乐刚刚开始。
来自四面八方的朝贡,像玉帛一样绚丽,千种珍品汇聚在一起,饰品的光辉闪烁。
大地与南山相连,城市则分隔了北斗的余辉。
池塘里垂柳成荫,原野和沼泽中野花稀疏。
帷幕下的光线显得更加昏暗,歌声和钟声在空中回荡,听起来似乎虚无缥缈。
兴致渐浓,归骑转身离去,依依不舍地奏响乐曲。

注释:

  • :作、写。
  • 岩廊:山岩间的廊道,指宴会的场所。
  • 玉帛:古代用作朝贡的物品,象征财富和地位。
  • 簪裾:指美丽的饰品和衣物,形容宴会上人们的华丽装扮。
  • 帟幕:帷幕,遮挡光线的布帘。
  • 兴阑:兴致减退,宴会快要结束的意思。
  • 弼违书:指乐器等乐曲,象征宴会的愉快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隆基(685年-762年),字隆基,唐玄宗,是唐朝的一位重要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兴盛,时称“开元盛世”。李隆基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热爱诗歌的文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时期,正值“开元盛世”的繁荣。诗中描绘的是一次盛大的宴会场景,反映了当时朝政的富庶和社会的安定,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欢乐的诗作,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园宴。诗人在这场宴会上不仅享受到来自各方的盛情款待,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开篇以“撰日岩廊暇,需云宴乐初”引入,给人一种轻松悠闲的氛围。随着宴会的进行,诗人观察到来自四方的朝贡,象征着国泰民安、四海归心。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池塘垂柳密,原隰野花疏”,展现出和谐的自然环境与宴会的欢愉相得益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一联“兴阑归骑转,还奏弼违书”则蕴含了对盛宴的留恋与不舍,结束时的乐曲声仿佛在诉说着这份欢乐的流逝。

整首诗在用词上精炼而富有层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不仅有对宴会的描写,还有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反映了唐代盛世的繁荣与人们的幸福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撰日岩廊暇: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在岩石间的走廊中悠闲。
  2. 需云宴乐初:云霞缭绕,宴会刚开始,气氛愉悦。
  3. 万方朝玉帛:来自各地的贡品如玉帛般华美。
  4. 千品会簪裾:各种珍品汇聚,映衬着华丽的衣饰。
  5. 地入南山近:大地的景象与南山相连,描绘了美好的自然环境。
  6. 城分北斗馀:城市的余辉与星空中的北斗相映成趣。
  7. 池塘垂柳密:池塘边柳树密集,形成浓荫。
  8. 原隰野花疏:原野和沼泽上野花稀疏,展现自然的宁静。
  9. 帟幕看逾暗:帷幕之下显得更加昏暗,暗示日落时分。
  10. 歌钟听自虚:歌声与钟声在空中回响,显得空灵而遥远。
  11. 兴阑归骑转:兴致渐退,骑马归去,留恋之情浓厚。
  12. 还奏弼违书:依依不舍地奏响乐曲,仿佛在诉说宴会的余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贡品比作华美的玉帛,突出其珍贵。
  • 对仗:如“万方朝玉帛,千品会簪裾”,对称工整,增强韵律感。
  • 意象:柳、花、宴会等意象交织,形成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盛大宴会的欢愉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展现了唐代繁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幸福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岩廊:象征着宴会的场所,体现了高雅的生活方式。
  • 玉帛:代表着财富与尊贵,显示出盛大的场面。
  • 垂柳野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撰日岩廊暇”意指什么?

    • A. 在阴天
    • B.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
    • C. 在雨天
    • D. 在夜晚
  2. “万方朝玉帛”中的“玉帛”象征什么?

    • A. 普通物品
    • B. 财富与地位
    • C. 食物
    • D. 书籍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反思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宴会的欢愉与对生活的热爱
    •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描绘了宴饮的场景,但更侧重于豪放与壮志,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自然景象抒发离愁,展现不同的诗歌意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隆基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