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
时间: 2025-01-19 15:57: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弱植惊风急自伤,
暮来翻遣思悠扬。
曾飘紫陌随高下,
敢拂朱阑竞短长。
萦砌乍飞还乍舞,
扑池如雪又如霜。
莫令岐路频攀折,
渐拟垂阴到画堂。
白话文翻译:
这棵柔弱的柳树在急促的风中自伤,
傍晚时分它的思绪翻涌悠扬。
曾经飘荡在通往紫陌的道路上,
敢于轻拂着朱红的栏杆,争斗着短长。
它时而在台阶上飞舞,时而又在舞动,
扑向池塘,犹如雪花般纯洁又似霜降。
不要让岔路频繁地被折断,
渐渐地想要垂下阴影到画堂里。
注释:
- 弱植:指的是柔弱的植物,形容柳树的柔美。
- 惊风:急促的风,强调了风对柳树的影响。
- 紫陌:指的是通往乡间的道路,常用于描绘田园风光。
- 朱阑:朱红色的栏杆,象征着庭院的美丽。
- 萦砌:缠绕于台阶,形象地表现柳枝的姿态。
- 如雪、如霜:形容柳絮轻盈洁白,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美感。
- 岐路:指的是分岔的道路,象征选择与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逢,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在细腻的笔触中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
《咏柳》写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柳树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象征着柔美与思念,诗人通过描写柳树的形态与情感,表达了对柔弱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中各种情感的细腻思考。
诗歌鉴赏:
《咏柳》以柳树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开篇以“弱植惊风急自伤”描绘柳树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传达出一种柔弱而又坚韧的气质。柳树的柔美与风的急促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内心的伤感与无奈。诗人通过“暮来翻遣思悠扬”引出了傍晚的宁静,暗示着内心的思绪如同晚风般悠扬、飘荡。
接着,诗人借助“曾飘紫陌随高下”的描写,回忆起柳树曾经飘荡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的感慨。“敢拂朱阑竞短长”则通过具体的视觉意象让读者感受到柳树与环境的互动,生动地传达出柳树与栏杆之间的亲密关系。接下来,“萦砌乍飞还乍舞”更是让柳树的灵动与轻盈跃然纸上,仿佛它在为周围的景物增添了更多的生机。
最后的两句“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则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期望,渴望柳树能在画堂中留下长久的阴影,象征着宁静与安逸。整首诗通过柳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弱植惊风急自伤:柔弱的柳树在急促的风中摇曳,似乎在自我伤害,暗示脆弱与坚韧并存。
- 暮来翻遣思悠扬:傍晚时分,柳树的思绪随风飘荡,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悠长的情感。
- 曾飘紫陌随高下:柳树曾随风飘荡在乡间小路上,体现了自由与灵动。
- 敢拂朱阑竞短长:柳枝轻拂红色栏杆,形象地展现出竞争与对比的美感。
- 萦砌乍飞还乍舞:柳树在台阶上时而飞舞,时而缠绕,展现出优雅的姿态。
- 扑池如雪又如霜:柳絮轻盈如雪花,又似霜降,营造出一种纯洁的意象。
- 莫令岐路频攀折:不要让分岔的道路频繁被折断,象征着对未来选择的思考。
- 渐拟垂阴到画堂:希望柳树的阴影能够伸展到画堂,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安逸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如雪又如霜”描绘柳絮的轻盈,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柳树以情感和动作,使其形象更为生动。
- 对仗:如“随高下”和“竞短长”,形成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柳树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思考与期望。柳树既象征着柔美,也代表着一种坚韧的生命力,诗人借此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树:象征柔美、生命力和思念。
- 风:象征变化与不安。
- 池塘:象征宁静与安逸。
- 朱阑:象征美好的环境与人文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弱植”指的是: A. 一棵强壮的树
B. 一棵柔弱的树
C. 一朵花 -
诗中的“朱阑”是指: A. 白色的栏杆
B. 朱红色的栏杆
C. 绿色的栏杆 -
“莫令岐路频攀折”表达的意思是: A. 希望能够自由选择
B. 不要让选择的道路被阻断
C. 让岐路更加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枝词》(王翰):同样以柳树为题材,表现了对春天的渴望。
- 《咏柳》(贺知章):描写柳树的生机与美感,风格清新。
诗词对比:
- 《咏柳》(贺知章)与《咏柳》(薛逢)对比:两首诗均以柳树为主题,但贺知章的诗更侧重于柳树与春天的关系,而薛逢的诗则更强调柳树的柔弱与内心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