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诗二章》

时间: 2025-01-14 16:14:04

立身行道,始于事亲。

上下无怨,不恶于人。

孝无终始,不离其身。

三者备矣,以临其民。

以孝事君,不离令名。

进思尽忠,义则不争。

匡救其恶,灾害不生。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身行道,始于事亲。
上下无怨,不恶于人。
孝无终始,不离其身。
三者备矣,以临其民。
以孝事君,不离令名。
进思尽忠,义则不争。
匡救其恶,灾害不生。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讲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无论上下关系都要和谐,没有怨恨,不要对他人心怀恶意。孝道没有始终之分,应该始终伴随在身边。具备这三者,就能很好地治理百姓。以孝心对待君主,不离开良好的名声。努力思考尽心尽力,讲求义理则无争斗。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灾难也不会发生。至诚的孝悌之情,可以沟通天地神明。

注释:

  • 立身行道:树立自身,遵循道德。
  • 事亲:侍奉父母,孝敬长辈。
  • 上下无怨:上下关系和睦,无怨无恨。
  • 孝无终始:孝道是没有终点和起点的,应该始终如一。
  • 临其民:治理百姓,关心民众。
  • 匡救其恶:纠正他人错误,帮助他人。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傅咸,魏晋时期的诗人,以讲求道德伦理著称。他的诗作多以孝道、忠诚为主题,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
  • 创作背景:在魏晋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复兴,社会对孝道的重视促使傅咸创作此诗,旨在弘扬孝悌精神,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诗歌鉴赏:

这首《孝经诗二章》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孝道的深刻内涵,强调孝敬父母是立身行道的基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孝道不仅是家庭伦理的核心,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原则。傅咸通过对孝道的阐述,传达了道德与责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崇高理想。

诗中提到的“上下无怨”与“义则不争”,传达了人与人之间应当和谐相处的理念,强调了在社会关系中应保持宽容与理解。此外,诗中提到的“匡救其恶”则体现了对他人错误的包容与纠正,彰显了一种大爱的精神。在全诗中,孝悌之至不仅通于人间,更与天地神明相通,表现出一种出世的理想与信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立身行道,始于事亲:强调个人修身的起点在于孝敬父母。
    2. 上下无怨,不恶于人:要求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避免怨恨。
    3. 孝无终始,不离其身:孝道是永恒的,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
    4. 三者备矣,以临其民:具备孝道、和谐与忠诚,才能治理好人民。
    5. 以孝事君,不离令名:以孝心对待君主,保持良好的声誉。
    6. 进思尽忠,义则不争:努力尽忠,不与人争执。
    7. 匡救其恶,灾害不生:帮助他人纠正错误,避免灾难。
    8.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至诚的孝悌之情可以沟通天地神灵。
  • 修辞手法:此诗运用了对仗与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也突出了孝道与义理的深刻内涵。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孝道展开,强调个人修养、家庭伦理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儒家思想中对道德的重视。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家庭伦理与道德责任。
  • 上下:代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和谐与包容。
  • :象征社会,强调治理与责任。
  • 神明:象征着宇宙与道德的最高标准,表达了人与神明之间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战争
    • B. 孝道
    • C. 自然
  2. “立身行道,始于事亲”这句的意思是?

    • A. 追求名利
    • B. 孝敬父母是立身的基础
    • C. 与人争斗
  3. 诗中提到的“上下无怨”是强调什么?

    • A.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 B. 追求权力
    • C. 个人利益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孝经》中的相关段落,及其他讲述孝道的诗词,如《长恨歌》等。
  • 诗词对比:可以与《论语》中的相关章节进行对比,探讨儒家思想在不同文本中的体现与演变。

参考资料:

  • 《诗经》
  • 《论语》
  • 《孝经》
  • 傅咸相关研究文章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