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凄行》
时间: 2025-01-17 10:00: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凄凄重凄凄,恻恻复恻恻,我媿思旷傍,人谁子思侧?兴邦在人材,岩穴当物色。如何清庙器,老死山南北!小儒虽微陋,一饭亦忧国岂无一得愚,欲献惧非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反复吟唱着“凄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孤寂。接着提到自己在思考却又感到羞愧,旁边又有谁能理解我的心情呢?国家的兴盛在于人才的选拔,应该在山岩和洞穴中寻找人才。为什么清静的庙宇中没有器物呢?我老死在这南北山中!即使是微薄的儒生,我也为国家忧虑,难道没有一点儿可以贡献的愚笨之人吗?我想奉献却又害怕这不是我的职责。
注释:
- 凄凄:形容悲伤、凄凉的样子。
- 恻恻:形容悲伤、忧愁的样子。
- 媿:羞愧。
- 兴邦:振兴国家。
- 岩穴:山岩和洞穴,指寻找人才的地方。
- 清庙器:清静的庙宇中器物的缺乏,隐喻人才的匮乏。
- 小儒:指地位不高的儒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作品以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的批判著称,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他的诗风直率,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他身处的时代动荡不安,陆游对此深感忧虑,常以诗歌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诗歌鉴赏:
《凄凄行》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诗中反复的“凄凄”“恻恻”不仅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也映射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诗人通过自问自答来引发思考,表达了对人才匮乏的无奈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他认为,国家的兴盛在于人才的选拔,然而现实则是清庙中缺乏器物,象征着人才的匮乏和国家的困境。
陆游在诗中强调即使是微薄的儒生,也应为国家尽一份心力。这体现了他身为士人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价值的反思与挣扎。诗的最后一句“欲献惧非职”更是表现了他的矛盾心情,想要为国家献计献策,但又担心这不是自己的职责。这种内心的挣扎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深邃的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凄凄重凄凄:反复强调悲凉之感。
- 恻恻复恻恻:加深了忧伤的情绪。
- 我媿思旷傍:表现出诗人的羞愧与孤独。
- 人谁子思侧:质疑他人的理解与关心。
- 兴邦在人材:强调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
- 岩穴当物色:暗示寻找人才的迫切。
- 如何清庙器:反映人才的缺乏。
- 老死山南北: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无奈与苦闷。
- 小儒虽微陋:谦虚地自称即使地位卑微也愿为国尽力。
- 岂无一得愚:对能为国家贡献的渴望与不安。
- 欲献惧非职:对自己角色的困惑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庙器”隐喻人才匮乏的现状。
- 反复:通过重复“凄凄”“恻恻”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表达对人才匮乏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感,展现了他作为士人的自我反思与内心挣扎。
意象分析:
- 凄凄、恻恻: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悲伤。
- 岩穴:代表寻找人才的渴望。
- 庙器:隐喻国家的缺乏与困境。
- 小儒:体现出士人应有的责任和自我价值的探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凄凄"和"恻恻"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悲伤
C) 愤怒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岩穴"指的是什么? A) 寻找人才的地方
B) 风景优美的地方
C) 诗人生活的地方
答案:A -
陆游在诗中表现了对国家的什么态度? A) 漠不关心
B) 深切忧虑
C) 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陆游的《凄凄行》与杜甫的《春望》均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但陆游更侧重于对人才的渴求,而杜甫则更注重国家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力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既有共鸣,又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士人情怀。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