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城日易夕,愁生先掩扉。
俸薄不沽酒,家贫忘授衣。
露重蕙花落,月冷莎鸡飞。
效拙惭无补,云林叹再归。
白话文翻译
在这座山城,太阳刚刚落下,愁苦的情绪便先行封闭了门扉。
因为俸禄微薄,连酒都买不起,家境贫寒以至于忘记了换衣服。
露水沉重,蕙兰花瓣飘落,月光冷清,野鸡在冷风中飞去。
模仿他人却感到拙劣,惭愧无补,只能叹息归向云林。
注释
- 山城:指位于山中的城市,象征孤立与凄凉。
- 愁生:愁苦的情绪产生,说明内心深处的忧伤。
- 俸薄:指收入微薄,生活拮据。
- 不沽酒:买不起酒,表现生活的困窘。
- 家贫忘授衣:家境贫寒,甚至连换衣服的事都被忽视。
- 露重蕙花落:露水沉重,导致花瓣凋落,象征美好的事物易逝。
- 月冷莎鸡飞:月光冷清,莎鸡(野鸡)在空中飞去,映衬孤独寂寞的氛围。
- 效拙:模仿他人却显得笨拙。
- 云林:象征归隐的理想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约842年—897年),字仲明,号简斋,唐代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中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作者通过描绘山城的秋夕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县城秋夕》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歌,借山城的秋夕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开头两句以“山城日易夕”引入,日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愁苦的情绪随之而来,诗人选择封闭门扉,似乎是在逃避现实的困扰。接下来的两句揭示了生活的困窘,俸禄微薄,连酒都买不起,家中贫寒到忘记换衣服。这里,诗人用简单的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深刻的社会现实。
随后的两句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露水的沉重使得蕙兰花落,月光的寒冷使得野鸡飞去,二者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最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的自我反思和对归隐的渴望,尽管心中有愁苦,却无能为力,惟有叹息归向自然。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城日易夕:描绘山城的日落,时间的流逝令人感到惆怅。
- 愁生先掩扉:愁苦的情绪使人先行关闭门扉,象征内心的封闭与孤独。
- 俸薄不沽酒:收入微薄,连酒都买不起,显示了生活的困窘。
- 家贫忘授衣:家境贫寒,以至于连换衣服的事情都被忽视。
- 露重蕙花落:秋季的露水使蕙兰花瓣凋落,象征美好与脆弱。
- 月冷莎鸡飞:清冷的月光下,野鸡飞去,传达出孤独感。
- 效拙惭无补:模仿他人却显得笨拙,内心的惭愧无以弥补。
- 云林叹再归:向往归隐的理想,叹息归向自然。
修辞手法
- 比喻:日落比喻生命的无常,露重象征压力。
- 拟人:蕙花落、莎鸡飞,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如“俸薄不沽酒,家贫忘授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城:孤立与凄凉的象征。
- 蕙兰:美好与脆弱的象征。
- 月光:寂静、冷清的象征。
- 野鸡:自由与孤独的象征。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山城日易夕,愁生先掩扉。 这里的“愁生”指的是: A. 愉悦的情绪
B. 愁苦的情绪
C. 平静的情绪
D. 激动的情绪 -
俸薄不沽酒,家贫忘授衣。 这两句表达了: A. 生活富裕
B. 生活困窘
C. 生活幸福
D. 生活无忧 -
露重蕙花落,月冷莎鸡飞。 这两句中的“露重”是指: A. 露水少
B. 露水多且沉重
C. 露水清澈
D. 露水温暖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鹿柴》 vs 《县城秋夕》:
- 《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而《县城秋夕》则更多地反映了个人的愁苦与无奈。
- 两首诗的意象使用上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鹿柴》更加宁静和谐,而《县城秋夕》则显得沉重和忧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钱起的生平与作品分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