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时间: 2025-01-01 15:13:17

佳节初回苦未凉,疏林高下半青黄。

佩茱颇喜人犹健,采菊还怜蝶尚狂。

不惜登山聊举句,欲因戏马漫擎苍。

笑欹醉帽归来晚,稍觉幽庭月似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
作者: 吴可 〔宋代〕

佳节初回苦未凉,
疏林高下半青黄。
佩茱颇喜人犹健,
采菊还怜蝶尚狂。
不惜登山聊举句,
欲因戏马漫擎苍。
笑欹醉帽归来晚,
稍觉幽庭月似霜。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刚刚开始的重阳佳节,天气还未完全转凉,稀疏的树林中黄绿交错。佩戴着茱萸的我十分欢喜,看到人们依然健朗;采摘菊花时,我又怜惜那些仍在飞舞的蝴蝶。尽管不惜登上高山,只是为了吟诵几句诗,想借着戏马的兴致,漫然抬头望向空中。醉酒后,帽子微微歪斜,归家的时候已经晚了,恍惚间发现幽静的庭院,月光似霜。


注释

字词注释

  • 佳节:指重阳节。
  • 佩茱:佩戴茱萸,重阳节的习俗。
  • :暂且;随意。
  • 擎苍:指举目望天。
  • 幽庭:安静的庭院。
  • 似霜:形容月光清冷,如霜一样。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古代的传统节日,象征高升和长寿,习俗包括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
  • 采菊东篱下:这是陶渊明的诗句,传达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借节日之际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反映了古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九日》通过对重阳佳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佳节初回苦未凉”,即点明了节日的时间和气候的特点,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显萧瑟的氛围。接着“疏林高下半青黄”,描绘了秋天树林的色彩变化,既有青葱也有枯黄,表现出季节的交替与生命的无常。

“佩茱颇喜人犹健”一句,诗人通过佩戴茱萸这一传统习俗,表露出对健康长寿的期盼,同时也传达了对周围人们生机勃勃的欣慰。后面的“采菊还怜蝶尚狂”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关怀,菊花的采摘和蝴蝶的飞舞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整首诗在意象构建上层次分明,情感上既有欢愉也有淡淡的惆怅,尤其在最后两句中,通过醉酒后的归家,映衬出夜晚庭院的清冷月光,使得整首诗在欢庆之后又增添了一丝孤独与思考的深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佳节初回苦未凉:重阳节刚到,天气还不算冷。
  2. 疏林高下半青黄:树林的高低处,绿色与黄色交错。
  3. 佩茱颇喜人犹健:佩戴茱萸让我高兴,看到人们依然健壮。
  4. 采菊还怜蝶尚狂:采菊时又怜惜那些仍在飞舞的蝴蝶。
  5. 不惜登山聊举句:不惜登山,只是想随意吟诵几句诗。
  6. 欲因戏马漫擎苍:想借着戏马的趣味,随意仰望天空。
  7. 笑欹醉帽归来晚:醉酒归家,帽子微微歪斜,笑着回去。
  8. 稍觉幽庭月似霜:隐约感觉到幽静的庭院,月光如霜般清冷。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佩茱”与“采菊”,形成呼应。
  • 比喻:月光似霜,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清冷。
  • 拟人:蝴蝶尚狂,赋予了蝴蝶生命的特征。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节:象征团圆与欢庆。
  • 茱萸:象征健康与长寿。
  • 菊花:象征高洁与坚韧。
  • 蝴蝶: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 月光:象征清冷、孤独,反衬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阳节通常佩戴什么作为象征?
    A. 菊花
    B. 茱萸
    C. 兰花

  2. 诗中提到的“幽庭月似霜”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愉
    B. 伤感
    C. 宁静

  3. 诗人通过“醉帽”这一意象想表达什么?
    A. 醉酒后的快乐
    B. 归家的迟疑
    C. 对生活的思考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吴可的《九日》与陶渊明的《饮酒》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但吴可更注重节日的氛围和人情的温暖,而陶渊明则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超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重阳节的传统与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