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过宿迁县》
时间: 2025-01-17 10:36: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挂席迢遥晚未休,
行程逦迤望邳州。
数家农舍通篱落,
几处渔舟聚洑流。
回首乡园天渺渺,
惊心时序水悠悠。
紫萸黄菊非无意,
沙鸟汀云漫自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九月九日这一天,经过宿迁县时的所见所感。夜晚到来时,他还在旅途中,遥远的行程不断延续,眼前是邳州的景色。路边有几户农舍,篱笆相连,几只渔船在水边集合。回首望去,故乡的天空显得无比渺小,令人感到时间的流逝如同水流一般悠悠。虽然紫萸和黄菊的存在是有意而为,然而在沙洲上飞翔的鸟儿和漂浮的云朵中,却又让人感到一丝愁绪。
注释
- 挂席:指用席子遮盖在身上,形容旅途中的艰辛。
- 迢遥:遥远,形容路途的漫长。
- 逦迤:形容道路曲折。
- 篱落:指农舍周围的篱笆。
- 洑流:指水流的声音。
- 渺渺:形容远处的景象模糊不清。
- 悠悠:形容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九日”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是在农历九月初九,是古人登高、赏菊的日子,象征长寿与美好。诗中通过描绘农舍、渔舟,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思念,体现了浓厚的乡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士奇(1365年-1444年),明代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尚书,曾参与《永乐大典》的编纂。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正值秋季,杨士奇在旅途中感受到乡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短暂的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就交代了旅途的艰辛,"挂席迢遥晚未休"让人感受到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接着,诗人通过对邳州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数家农舍通篱落,几处渔舟聚洑流”,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动人的画卷中。
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逐渐升华。回首故乡的“天渺渺”,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距离感,仿佛无论走多远,故乡始终在心中。接下来的“惊心时序水悠悠”,则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诗人以水为喻,表现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最后两句“紫萸黄菊非无意,沙鸟汀云漫自愁”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即使在美丽的自然中,依然难以掩饰内心的愁苦。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秋日的美景,更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乡愁的深刻思考,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挂席迢遥晚未休:旅途遥远,夜晚来临,诗人仍未停下脚步,表现出旅途的艰辛。
- 行程逦迤望邳州:行走的路途曲折,远望邳州,展现出诗人对目的地的期待。
- 数家农舍通篱落:几户农舍相连,透出一种乡村的宁静与温馨。
- 几处渔舟聚洑流:几只渔船在水边聚集,增添了生活气息。
- 回首乡园天渺渺:回顾故乡,天际模糊,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惊心时序水悠悠:感叹时间如水般流逝,令人惊心,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紫萸黄菊非无意:秋天的紫萸与黄菊并非偶然,它们的存在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 沙鸟汀云漫自愁:沙洲上的鸟儿与浮云,让人感到一丝忧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数家农舍通篱落,几处渔舟聚洑流”,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时间比作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 意象:通过紫萸、黄菊等自然意象,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绪。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人生的短暂与孤独,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萸:象征着秋天,常与长寿、吉祥联系在一起。
- 黄菊:代表着高洁与坚韧,也常被用来寄托乡愁。
- 渔舟:象征着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 沙鸟:暗示着孤独与游离,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日”是指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清明节
-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愁绪?
- A. 紫萸与黄菊
- B. 沙鸟与云
- C. 渔舟与农舍
-
“行程逦迤”中的“逦迤”是什么意思?
- A. 平坦
- B. 曲折
- C. 直行
答案
- B. 重阳节
- B. 沙鸟与云
- B. 曲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山居秋暝》与杨士奇的《九日过宿迁县》都描绘了秋天的自然风光,但王维更多地侧重于山水的静谧与和谐,而杨士奇则通过旅途的描写,着重表现了乡愁与时间的流逝。两者在意境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