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寄广信六弟》

时间: 2024-09-19 22:01:33

才见高帆落归艑,又携轻剑逐戎麾。

步兵厨里仍多酒,王粲军中不废诗。

绝塞风烟通夕静,近关榆柳识春迟。

花时不得同嬉赏,肠断东风把一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才见高帆落归艑,又携轻剑逐戎麾。
步兵厨里仍多酒,王粲军中不废诗。
绝塞风烟通夕静,近关榆柳识春迟。
花时不得同嬉赏,肠断东风把一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刚刚看到高帆归来,心中感到些许安慰;又想起携带轻剑追逐战事的日子。虽然军营里的酒仍然充足,但王粲在军中写诗的传统也未曾中断。边塞的风烟使得夜晚格外宁静,近关的榆树和柳树却显示出春天的来得迟缓。在花开的时节,却无法与你一同游玩赏花,心中难免感到肠断,东风吹来时只能独自举杯。

注释

逐句解释

  • 高帆:指船帆,象征归来的船只。
  • :小船,指代归来的船。
  • 轻剑:轻便的剑,象征出征的武器。
  • 步兵厨:步兵的厨房,指军营。
  • 王粲:东汉末年著名的诗人,以诗名世。
  • 绝塞:指边塞,偏远的地方。
  • 榆柳:榆树和柳树,春天的象征。
  • 嬉赏:游玩欣赏。
  • 肠断:形容心中悲伤。

典故解析

  • 王粲:王粲生于东汉,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在兵戈之中仍然不忘吟诗作对,象征着文人即使在战乱中也保持文化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作品多以边塞诗和咏怀诗为主。他的诗融情于景,常常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身处征途之时,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及对战争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归来和出征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兄弟的深切思念和对战争生活的反思。诗的开头用“高帆落归艑”描绘了归来的场景,既传达了喜悦,也暗含了对分离的无奈。紧接着的“又携轻剑逐戎麾”则将读者带入了战斗的氛围中,表现了军人的责任和勇敢。

接下来的两句提到“步兵厨里仍多酒,王粲军中不废诗”,通过对比展示了即使在战争中,文人仍然保持着文化的追求。王粲作为历史人物,象征着诗人在艰难环境中不忘文采的精神。

最后,诗人感叹春天的迟到和花时的错过,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同游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充分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才见高帆落归艑:刚刚看到归来的船只,暗示了期待与归属感。
  • 又携轻剑逐戎麾:回忆出征的日子,表现了对战斗生活的责任感。
  • 步兵厨里仍多酒:说明军营生活中的闲适和酒文化。
  • 王粲军中不废诗:强调文人在逆境中依然追求诗歌艺术。
  • 绝塞风烟通夕静:描绘了边塞的宁静夜晚,形成对比。
  • 近关榆柳识春迟: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春天的迟缓,象征时间的流逝。
  • 花时不得同嬉赏: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因战事无法共赏。
  • 肠断东风把一卮:最终以悲伤的情感收尾,表现孤独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归来的船帆比作希望,传达了归属感。
  • 对仗:如“绝塞风烟通夕静,近关榆柳识春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相似结构的句子,增强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与归属、自然与人情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在动荡生活中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帆:象征归属和希望。
  • 轻剑:象征责任与勇气。
  • 榆柳:象征春天与生命的延续。
  • 东风: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王粲”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2. “高帆落归艑”中的“艑”字是什么意思?
    A. 大船
    B. 小船
    C. 风帆
    D. 船桨

  3.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春天
    B. 时间的流逝
    C. 战争
    D. 归属感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词对比

  • 韩维的《答寄广信六弟》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情的交织,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后者则强调壮丽的自然风光与历史的广阔。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多样化表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
  • 《韩维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