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会稽王谢两风流,王子沉沦谢女愁。归思若随文字在,路傍空为感千秋。
白话文翻译:
会稽的王家和谢家两位风流人物,王子因沉沦而心生愁苦,谢女也因此而多愁善感。若是归思能够随文字而在,路旁的感慨便是对千秋岁月的空虚感慨。
注释:
字词注释:
- 会稽:地名,今浙江绍兴。
- 王谢:指王氏和谢氏,两家在当时都是名门望族。
- 风流:风采出众,有才华的人。
- 沉沦:指王子因种种原因而堕落的状态。
- 归思:思念归乡的情感。
- 千秋:指漫长的岁月。
典故解析:
- 王谢:王导和谢安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代表了当时的风雅与才情。王子沉沦的情景可能暗指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悲剧。
- 路傍空为感千秋: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缟,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诗风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文人墨客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之时,反映出对王谢两家历史地位的重视,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和三乡诗》是一首承载了历史感怀与个人情绪的诗作。开头两句以王谢两家的风流人物为引,展现了古代文人风采的辉煌与悲凉。王子沉沦和谢女愁苦的情境,仿佛在描绘着一幅历史的画卷,既有家族的荣耀,也有个人的悲剧。接下来的“归思若随文字在”,则把个人的思乡之情和对过去的追思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感慨,仿佛文字是唯一能承载归思的媒介。
最后一句“路傍空为感千秋”,是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深刻体悟。诗中透露出一种对过往盛况的怀念,同时又对当前现实的无奈与空虚。李缟通过王谢的典故,引导读者反思历史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整首诗风格典雅,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会稽王谢两风流:点明诗歌的主题,王谢两家风流人物的地位引入。
- 王子沉沦谢女愁:通过个体的沉沦与愁苦,展现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
- 归思若随文字在:思乡之情似乎只能通过书面表达,反映了情感的深邃。
- 路傍空为感千秋:最终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失落。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王子沉沦,谢女愁”形成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王谢两家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个人的无奈,深化了诗的内涵。
- 反复:回忆与思乡的情感反复出现,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无奈。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历史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谢:象征着光辉的历史与文人的风采。
- 归思:代表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的追忆。
- 千秋:象征着长久的历史与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谢两家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王导和谢安
B. 李白和杜甫
C. 白居易和李贺
D. 杜甫和王之涣 -
诗中提到的“沉沦”是指什么? A. 人物的荣华富贵
B. 人物的衰落与无奈
C. 人物的奋斗与成功
D. 人物的归乡情怀 -
诗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历史的感慨和空虚感
C. 对爱情的追求
D. 对家族的骄傲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李缟的《和三乡诗》更注重对历史的沉思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豪迈的饮酒作乐,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诗词大辞典》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