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至无相兰若归过慈云岭小憩崇寿寺书所见》

时间: 2025-01-06 05:06:46

老僧分袂倏三年,犹访芳池跃翠泉。

新叠两山都未识,北堂引看更东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僧分袂倏三年,犹访芳池跃翠泉。
新叠两山都未识,北堂引看更东偏。

白话文翻译:

老和尚与我分别已经三年了,我依然在寻访那芳香的池塘,跃动的翠绿泉水。
新叠的两座山我还未曾见过,北堂引我去看更向东的方向。

注释:

  • 老僧:年长的和尚,指诗人或其友人。
  • 分袂:分开、分别。
  • :瞬间,表示时间短暂。
  • 芳池:芬芳的池塘,象征美好与宁静。
  • 跃翠泉:跳跃的绿色泉水,形象地描绘自然美景。
  • 新叠:新形成的山峦。
  • 北堂:北边的寺堂,可能是指寺庙的建筑。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中的“老僧”与“芳池”、“翠泉”意象,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宋代词人,以其清新典雅的风格著称。生于北宋,受家庭影响,自幼喜爱诗词,常游历名山大川,创作了大量诗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张镃游历慈云岭时,表达了他与老和尚三年未见的思念,以及对新景的探索心情,折射出他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宋代五言绝句的结构,字数精炼却意蕴深远。开头的“老僧分袂倏三年”,通过时间的流逝引出了思念之情,如一缕轻烟,轻轻飘散在读者心头。接着“犹访芳池跃翠泉”,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诗人似乎在追寻某种理想的境界,既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寄托。

后两句“新叠两山都未识,北堂引看更东偏”则表现出诗人对新景的好奇与探索精神。诗人用“新叠两山”形象地展现出环境的变化与新奇,似乎暗示着生活中的新机遇与可能性。而“北堂引看更东偏”则暗示着未来的方向,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追求,情感深沉而细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老僧分袂倏三年”:时间流逝,表达了与老和尚分别的时间之长,加深了思念之情。
    • “犹访芳池跃翠泉”:继续寻访美丽的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新叠两山都未识”:暗示对新环境的陌生,体现了探索精神。
    • “北堂引看更东偏”:引导着向新的方向前进,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可能。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芳池”和“翠泉”比喻自然界的美好。
    • 对仗:句式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望,情感上流露出温暖与宁静。

意象分析:

  • 芳池:象征着美好、和谐的自然,寄托着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 翠泉:代表着生机与活力,映射出内心的清新与自由。
  • 新叠两山:象征着未知与新奇,体现出探索新事物的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老僧”指的是谁? A. 年长的和尚
    B. 诗人的朋友
    C. 一位诗人
    答案:A

  2. “芳池跃翠泉”中的“跃”字意指什么? A. 跳跃
    B. 观看
    C. 游泳
    答案:A

  3.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与自然的和谐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春望》:反映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情感深厚。

诗词对比

  • 张镃与王维的作品都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关系,但张镃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更偏向于内心的孤独与思考。通过不同的意象与情感表达,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读》
  • 《古诗鉴赏辞典》
  • 张镃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