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林下沈酣者,洛社中起舞人。
与籍糟汉通谱,是灌花翁后身。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深处醉倒的人,
在洛社中翩翩起舞的人。
与那些饮酒的汉子共谱新曲,
他便是灌花翁的再世。
注释
字词注释
- 沈酣者:指醉酒的人,"沈酣"意为沉醉。
- 洛社:指洛阳的社交场所,这里特指歌舞场所。
- 籍糟汉:指饮酒的男子,"籍"字有归属、记录的意思,结合上下文意为与酒有关的人。
- 灌花翁:传说中的人物,常被视为醉酒歌者,寓意与酒有关的文人。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灌花翁”源于古代文人酗酒作乐的典型形象,他常常与花、酒相伴,象征着一种洒脱和放浪形态,反映了文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得,号白云山人,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中常蕴含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诗人对生活的思索和对酒文化的热爱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饮酒作乐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呈现了一个生动的场景,竹林与洛社的对比,展现了醉酒者和舞者之间的和谐。诗中通过“沈酣者”与“起舞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沉醉于酒的世界,后者却在舞动中展现了生命的活力。这种对比不仅渲染了饮酒作乐的氛围,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
刘克庄在此诗中运用简洁的语言将两个看似无关的场景结合在一起,突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饮酒的乐趣与舞蹈的欢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追求,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林下沈酣者:描绘了一个在竹林深处醉酒的人,传达出一种隐秘的放松与自在。
- 洛社中起舞人:展示了在社交场合中欢乐舞动的人,形成对醉酒者的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的生活方式。
- 与籍糟汉通谱:表明醉酒者和饮酒的朋友们一起作曲,构成了一个欢聚的场景。
- 是灌花翁后身:最后一句强调醉酒者可能是灌花翁的再世,突出其酒文化的传承。
修辞手法
- 对比:醉酒者与舞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比喻:将醉酒者比作灌花翁,赋予其一种浪漫的色彩。
- 意象:竹林、洛社、酒、舞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饮酒作乐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个人生活态度的思考,传递出一种洒脱与自在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林: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隐秘,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洛社:代表社交活动的场所,象征着人际关系和生活的热闹。
- 醉酒:象征着放松与享乐,体现了对人生的态度。
- 舞者:代表着活力与生命力,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竹林下沈酣者”中“沈酣”的意思是: A. 清醒
B. 醉倒
C. 忧愁
D. 快乐 -
“洛社中起舞人”指的是: A. 在竹林中跳舞的人
B. 在社交场合中翩翩起舞的人
C. 没有朋友的人
D. 只会喝酒的人 -
“灌花翁”象征着: A. 自由生活
B. 忧伤的诗人
C. 传统的文人
D. 酗酒者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同样描绘了竹林中的隐逸生活。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饮酒作乐的热情。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李白的饮酒诗:刘克庄更注重场景与人际关系,而李白则强调个体的豪情和自由。两者在表达饮酒的方式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