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段太尉碑》

时间: 2025-01-04 07:40:20

愤激计潜成,临危岂顾生。

只空持一笏,便欲碎长鲸。

国已酬徽烈,家犹耸义声。

不知青史上,谁可计功名。

意思解释

读段太尉碑

作者: 崔涂 〔唐代〕

原文展示:

愤激计潜成,临危岂顾生。
只空持一笏,便欲碎长鲸。
国已酬徽烈,家犹耸义声。
不知青史上,谁可计功名。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愤怒与激动的计谋虽已暗中形成,但在危急关头又怎会顾惜自己的生命呢?只是一味地手握一块木简,就想要打破那巨大的鲸鱼。国家已然酬谢了英雄的壮烈,家族依旧在高声宣扬义气。可是谁在青史上能够算得上功名呢?


注释:

  • 愤激:愤怒激动。
  • 计潜成:计谋暗中形成。
  • 临危:面临危险。
  • :古代官员所用的木简,象征权力。
  • 碎长鲸:比喻想要打破巨大的困难。
  • 酬徽烈:对英雄的回报。
  • 耸义声:高声宣扬义气。
  • 青史:泛指历史。

典故解析:

“青史”指的是历史记载的书籍,常用来表示功名或成就的长久记录。诗中提到的段太尉是指历史上的名将,其功绩在史书中被记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涂,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歌见长,风格多为直白而富有激情,常常反映出对社会时政的关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作者可能因对国家或个人命运感到不安,借此表达对历史功名与个人价值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开篇以“愤激计潜成”引入,展现了作者的激动情绪与内心的挣扎,面对危机时刻,不顾生死的决心。接着提到“只空持一笏”,暗示即使身处权力之中,也无能为力,面对巨大的挑战(“长鲸”),显得微不足道。之后转向国家与家庭,表明国家对英雄的回报已然存在,但个人的声名却不尽如人意,令人感到无奈。这种对功名与历史的反思,挑战了传统的英雄主义观念,揭示了历史长河中个人的渺小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意象的对比与情感的碰撞,令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激愤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愤激计潜成:情绪激愤,计谋已经暗中形成。
    • 临危岂顾生:在危机来临时,怎会在意自己的安危?
    • 只空持一笏:手里握着木简,象征着权力与无力。
    • 便欲碎长鲸:想要击破那庞大的困难与障碍。
    • 国已酬徽烈:国家已经对英雄给予了回报。
    • 家犹耸义声:家族依旧在高声宣扬义气与道德。
    • 不知青史上:不知在历史的记载中,谁能算出真正的功名。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碎长鲸”来形容巨大的挑战。
    • 对仗:如“国已酬徽烈,家犹耸义声”,形成鲜明对比。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个人的奋斗与历史的无情,质疑了功名的真正意义,反映了对英雄主义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象征权力,暗示个人的无力与绝望。
  • 长鲸:象征巨大的困难与挑战。
  • 青史:代表历史与功名,反映对个人价值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愤激计潜成”意指: A. 愤怒与激动的计谋暗中形成
    B. 愤怒导致的失败
    C. 计谋的成功

  2. “只空持一笏”中的“笏”象征: A. 权力与地位
    B. 生活的必需品
    C. 武器

  3. 诗中提到的“长鲸”象征: A. 巨大的敌人
    B. 生活的挑战
    C. 难以逾越的困难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崔涂与杜甫的作品都体现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心,但崔涂更强调个人在历史中的渺小感,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怀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