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时间: 2025-01-01 10:29: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结绮临春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
白话文翻译:
在高台上看不到凤凰的身影,滔滔长江奔流入海。舞蹈结束后,青蛾也随同去国,战场上残存的白骨仍然堆积在山丘。风摇曳着落日,催促着船只行驶,潮水卷走新沙,替换了故土。春天的美丽已无处可寻,年年荒草让人倍感忧愁。
注释:
- 高台:指高处的台子,象征着遥望与期盼。
-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寓意美好与吉祥,表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青蛾:古代指青色的蝉,象征着离别与归去。
- 白骨:指战斗后的尸骸,表现战争的残酷与悲惨。
- 行棹:指划船的桨,象征着旅行和生活的继续。
- 新沙:指新形成的沙洲,隐喻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 荒草:指无人打理的杂草,象征着荒凉与孤寂。
典故解析:
- 凤凰:在古代文学中,凤凰常常与美好、吉祥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希望和理想。
- 青蛾: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离别,尤其是与故国的分离。
- 白骨:反映了历史上的战争与悲剧,如“白骨露于野”,表达了对战争后果的沉痛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祥正,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风格往往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他的诗作常常蕴含着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或许是对战乱时期的感慨,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
诗歌鉴赏:
《凤凰台次李太白韵》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诗中通过高台的孤寂、长江的奔流、战场的残酷等意象,展现了一个历史沧桑的画卷。诗的开篇“高台不见凤凰游”便引人入胜,凤凰的缺失象征着美好未来的遥不可及,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理想的生活,却被现实的残酷所困扰。
接下来的“浩浩长江入海流”则通过江水奔腾的姿态,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无情。诗中提到的“舞罢青蛾同去国”,不仅表达了离别的无奈,也让人感受到对过去繁华的追忆。最后的“年年荒草向人愁”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荒草的年年滋生,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流逝,令人心生凄凉。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层次分明,情感深邃,既有个人对历史的沉思,又有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台不见凤凰游:高台上看不到理想的象征,暗示对美好的渴望与失落。
- 浩浩长江入海流:长江奔流不息,象征着时间和历史的无情,生活的无常。
- 舞罢青蛾同去国:舞蹈结束,青蛾随同离去,象征着青春与理想的逝去。
- 战残白骨尚盈丘:战后的惨状,白骨累累,表现出战争的悲惨及对生命的思考。
- 风摇落日催行棹: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的结合,象征着人们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挣扎。
- 潮卷新沙换故洲:新沙的形成替代了故土,暗示着变化与失去的主题。
- 结绮临春无处觅:春天的美好已无处可寻,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绝望。
- 年年荒草向人愁:荒草年年滋生,令人感到忧愁,反映出对生活状态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经历相结合,比如“高台不见凤凰游”,将理想与现实对比。
- 拟人:使自然景象具有人类情感,如“潮卷新沙”,赋予潮水动感。
- 对仗:如“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在感受到战争带来的苦痛与失落的同时,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惶恐。通过细腻的意象,诗人展示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最终将情感引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凰:象征理想与美好,代表希望与追求。
- 长江:象征历史的长河,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 白骨:反映战争与死亡,承载着历史的悲痛。
- 荒草:象征生命的无常与孤独,传达愁苦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凤凰”象征什么?
- A. 美好与希望
- B. 战争与死亡
- C. 自然与和谐
-
“浩浩长江入海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生命的短暂
-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C. 对历史的反思
-
诗中“年年荒草向人愁”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愁
- C. 愤怒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苦痛与对生活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对国事的忧虑。
- 李白《将进酒》:表现出对人生短暂的热烈追求,情感更加奔放,与郭祥正的沉思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