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台吊古二首 其二》

时间: 2024-12-29 17:09:43

莫怪申胥泪满襟,鸱夷浮去恨何深。

当时败越陈长策,千载亡吴有寸心。

江渚鸢乌终古集,荒台鹿迹到今沉。

寒潮暮急声犹苦,慷慨芦中作短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莫怪申胥泪满襟,鸱夷浮去恨何深。
当时败越陈长策,千载亡吴有寸心。
江渚鸢乌终古集,荒台鹿迹到今沉。
寒潮暮急声犹苦,慷慨芦中作短吟。

白话文翻译:

不要怪申胥泪流满襟,鸱夷舟浮去的仇恨何其深重。
当年败给越国的陈长策,千年后吴国覆灭我仍心存不甘。
江边的鸢鸟和乌鸦自古以来聚集,荒凉的台地上鹿的足迹至今仍沉寂。
寒潮在傍晚急促地袭来,忧伤的声音仍然令人痛苦,
在芦苇丛中我慷慨激昂地吟唱短诗。

注释:

字词注释:

  • 申胥:指申包胥,春秋时期楚国的名臣,以沉痛的泪水表达对吴国的恨。
  • 鸱夷:古代一种鸟,象征着忧伤和无奈。
  • 陈长策:指陈涉起义的谋略,寓意失败的策略。
  • 千载:指千年,形容时间的漫长。
  • 荒台:指废弃的台地。
  • 鹿迹:鹿的足迹,象征荒凉与过往的历史。
  • 慷慨:激昂、豪迈。

典故解析:

  • 申包胥的故事:申包胥为了报仇,忍辱负重,最终为吴国效力,却因楚国的背叛而痛哭流涕。
  • 鸱夷浮去:引申为对失去的怀念和对仇敌的恨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安魁,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词闻名。其作品常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和个人情感的抒发,风格沉郁而深刻。

创作背景:
《苏台吊古二首》是安魁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与反思,诗中涉及的吴越之争是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诗人通过历史的沉浮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惋惜和对国破家亡的怨恨。开篇的“莫怪申胥泪满襟”将读者带入申包胥的痛苦情境,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诗人提到的“鸱夷浮去恨何深”,不仅暗示了对敌国的仇恨,也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仿佛在提醒我们即便是千年后的今日,历史的伤痛依然存在。

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通过“江渚鸢乌终古集,荒台鹿迹到今沉”描绘出了一幅凄凉的历史画面。这里的意象运用非常精妙,鸢鸟与乌鸦象征着不幸与哀怨,而荒台和鹿迹则传达出历史的无情与遗忘。最后两句“寒潮暮急声犹苦,慷慨芦中作短吟”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寒潮与急促的声音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急切与痛苦,芦中短吟则展现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切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无奈与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强烈共鸣,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怪申胥泪满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申包胥的同情与理解。
  2. “鸱夷浮去恨何深”:通过鸟的意象,揭示了深沉的仇恨。
  3. “当时败越陈长策”:回忆历史上的失败,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
  4. “千载亡吴有寸心”:即使时光流逝,心中的悲痛依然存在。
  5. “江渚鸢乌终古集”:古往今来,悲痛的情感与历史一直交织。
  6. “荒台鹿迹到今沉”:历史的遗迹依然存在,但已是荒凉。
  7. “寒潮暮急声犹苦”:寒冷的潮水带来痛苦的声音,暗示着哀伤。
  8. “慷慨芦中作短吟”:在痛苦中坚持吟唱,表现出坚韧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潮暮急声犹苦”,将痛苦与寒潮相联系,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江渚鸢乌终古集,荒台鹿迹到今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寒潮暮急声犹苦”,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类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忆历史,探讨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诗人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无奈与哀伤,同时也反映了对未来的渴望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申胥:象征着忠诚与悲哀。
  • 鸱夷:象征着仇恨与失落。
  • 江渚:意指历史的流逝与记忆的沉淀。
  • 荒台:象征着历史的遗迹与无情。
  • 寒潮:象征着痛苦与压抑的情感。
  • 芦中:象征着孤独与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申包胥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忍辱负重
    B. 忘记历史
    C. 追求事业

  2. 诗中提到的“寒潮”主要象征:
    A. 温暖与希望
    B. 痛苦与压抑
    C. 自然的美丽

  3. “江渚鸢乌终古集”中“鸢乌”主要表现了:
    A. 忧伤与孤独
    B. 喜悦与快乐
    C. 富贵与繁荣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安魁的《苏台吊古二首》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
  • 安魁在情感上更加沉重和深刻,而李白则展现了更多的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名篇解析》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