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都督歌》
时间: 2025-01-04 07:41: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冯都督歌
作者:何景明 〔明代〕
都督猛气世不多,一日百战千里过。
贼头累累十马驮,东至沧海南黄河。
宋门西平传凯歌,洛水转斗风扬波。
虏营昼雨淋滂沱,面贯双箭犹挥戈。
君不见诸将归来金满室,生封万户食千邑,
都督河头死为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冯都督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他在战斗中的卓越表现。都督的勇猛在世上少有,他一天之内征战百次,跨越千里。敌人的首领被十匹马驮着,东边的沧海和南边的黄河都在他的征途上。宋朝的西面传来凯旋的歌声,洛水之边波涛翻滚。敌军营地在白天的雨水中淋漓尽湿,就算面临双箭的威胁,他依然挥舞着武器。你难道没有看到诸将归来时,满室金银,生封万户,食邑千城的荣耀吗?而冯都督在河头阵亡,却被封为伯爵。
注释:
字词注释:
- 都督:指军队的指挥官。
- 猛气:勇猛的气概。
- 贼头:敌人的首领。
- 十马驮:形容敌人众多,十匹马驮着敌人的首领。
- 宋门西平:指宋朝西部的战役。
- 金满室:形容战后归来时的丰盈战利品。
- 生封万户:生前被封为万户侯。
- 食千邑:获得千个邑的封地。
典故解析:
- 宋门西平:指历史上宋朝时期的军事行动。
- 冯都督:可能指历史上某位著名的将领,象征着忠义和英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景明,明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绘军事题材和英雄人物而著称。他的诗风豪放,常常融入战争的壮烈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英雄气概。
创作背景: 《冯都督歌》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多次战争之际,作者借此诗表达对将领的崇敬,以及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体现了士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冯都督歌》是一首气势磅礴的诗,展现了作者对冯都督的赞美与敬仰。诗中描绘的场景充满了战斗的紧迫感和英雄的壮丽,令人感受到一种战争带来的激情与豪情。开篇即以“都督猛气世不多”引入,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冯都督的勇猛,接着用“一日百战千里过”的描写展示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诗中不仅有对战斗场面的描绘,还有对战后荣耀的憧憬,诸将归来时的“金满室”,与冯都督“死为伯”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突显了冯都督在战斗中的无畏与最终的牺牲,体现了对忠臣烈士的悲壮情怀。整首诗在激昂的气氛中流露出一种对英雄的敬仰与对死亡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都督猛气世不多:开篇直接点明主角冯都督的非凡气概,强调其在世间的独特性。
- 一日百战千里过:展现了都督在战斗中的勇猛与高效。
- 贼头累累十马驮:形象地描绘了敌人首领的众多,显示出战争的规模。
- 东至沧海南黄河:描绘了战斗的广阔地域,增强了战斗的激烈感。
- 宋门西平传凯歌:指出战斗胜利的消息传播,表现出士气的高昂。
- 洛水转斗风扬波:用自然景象反映战争的波澜壮阔。
- 虏营昼雨淋滂沱:描绘敌军的不利环境,显示出冯都督的强大。
- 面贯双箭犹挥戈:体现都督的勇气,即使面临危险也不退缩。
- 君不见诸将归来金满室:引导读者关注战后胜利的喜悦。
- 生封万户食千邑:强调将领们的荣华富贵。
- 都督河头死为伯:最后则是冯都督的牺牲,形成对比,感人至深。
修辞手法:
- 夸张:如“一日百战”表现出战斗的频繁与激烈。
- 对仗:如“东至沧海南黄河”加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君不见”引导读者的参与感,增加亲切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冯都督的描绘,表现了对忠诚与英勇的赞美,体现了士人在国家危难之际所展现出的无畏精神和对荣华的追求,最终反映出对英雄牺牲的深切哀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都督:象征着军事指挥官的威严与责任。
- 百战:代表着持续的斗争与不屈不挠的精神。
- 金满室:象征着胜利后的丰收与荣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冯都督的英勇表现通过哪一句体现? A. 一日百战千里过
B. 君不见诸将归来金满室
C. 生封万户食千邑
D. 都督河头死为伯 -
诗中“虏营昼雨淋滂沱”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战斗的胜利
B. 敌军的不利环境
C. 归来的士兵
D. 冯都督的牺牲 -
诗中提到的“金满室”是指什么? A. 战斗的失败
B. 战后荣华富贵
C. 冯都督的牺牲
D. 诸将的归来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写怀》 朱熹
- 《长恨歌》 白居易
诗词对比: 对比何景明的《冯都督歌》和李白的《古朗月行》,前者强调战争中的英雄气概与忠义,后者则更关注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美。两者在主题和风格上有明显差异,但都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简史》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何景明与他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