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前一日西湖閒泛三首
作者: 张镃 〔宋代〕
艳红香白遍游人,花柳酣歌识太平。
野客独谙閒意趣,草烟空爱一川明。
白话文翻译:
在寒食节前一天,西湖的美景吸引了众多游人,红花和白花交相辉映,花柳间人们畅饮欢歌,尽享太平盛世的快乐。
身为野外游客的我,独自领略这闲适的趣味,草地上升起的烟雾,我偏爱那一片清明的湖面。
注释:
- 寒食:指的是寒食节,古代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日,禁止生火做饭,主要以冷食为主。
- 艳红香白:指的是盛开的花朵,红色的花和白色的花,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
- 花柳:花草树木,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酣歌:畅快地歌唱,形容人们在节日氛围中的欢乐。
- 野客:指游玩于自然环境中的人。
- 閒意趣:闲适的情趣,表现出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
- 草烟:指草地上升起的烟雾,象征着宁静的氛围。
典故解析:
- 太平:在古代,太平盛世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诗中通过欢歌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 草烟:草地的烟雾常常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类似于隐士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子贞,号逸叟,宋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寒食节前夕,正值春日,作者在西湖游玩,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借此表达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太平盛世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开头的“艳红香白”便引人入胜,描绘出春日西湖的绚丽景色,通过生动的色彩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诗中不仅有花草的描写,还有人们在节日中欢歌的热闹场景,似乎可以听到那欢快的歌声和看到人们的笑脸,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又和谐的氛围。
“野客独谙闲意趣”一句,转而将视野聚焦于诗人自身,表达一种自在的心境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诗人虽然身处热闹之中,但内心却是宁静的,他欣赏着草烟升起的明亮湖面,这种细腻的感受,恰恰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立思考和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而自然,情感真挚而感人,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流露出一种洒脱的个性和对世事的独立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艳红香白遍游人:花朵的色彩鲜艳,香气四溢,吸引了众多游人,展现出春天的繁华。
- 花柳酣歌识太平:花草与柳树间,人们唱歌畅饮,享受着太平盛世的快乐。
- 野客独谙闲意趣:作为一名游客,诗人独自领悟到这种闲适的情趣。
- 草烟空爱一川明:草地上的烟雾轻轻升起,诗人偏爱那一片清明的湖面,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喜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艳红香白”与“花柳酣歌”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生活的乐趣与自然景物相结合,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酣歌”赋予人们更多生动的感受,增强了画面的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太平盛世生活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艳红香白: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花柳:代表自然的和谐美丽。
- 草烟:象征宁静和轻松的氛围。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节是指哪个节日? A. 元宵节
B. 清明节前一日
C. 端午节 -
“艳红香白”中的“香”指的是: A. 香气
B. 香料
C. 香水 -
诗中“草烟”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热闹
B. 宁静
C. 忧伤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多的是对国家动荡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隐士的宁静生活,与张镃的闲适形成对比。
这些作品在意境与情感上都有所不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不同理解与感受。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