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中杨伯虎见访翌日有诗来因走笔次韵》

时间: 2025-01-19 18:09:12

领取无多话,频年顿不疎。

幽寻尘土外,高韵笑谈余。

既悟蕉中鹿,宁求木上鱼。

论诗能避暑,此意复谁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领取无多话,频年顿不疎。
幽寻尘土外,高韵笑谈余。
既悟蕉中鹿,宁求木上鱼。
论诗能避暑,此意复谁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相聚时说的话不多,许多年未曾疏远。幽静地寻求诗意,远离尘世的喧嚣,谈笑风生。已经领悟到蕉林中的鹿,何必再去追求树上的鱼呢?讨论诗歌能消暑,这样的情意又有谁能与我相比呢?

注释

  • 领取:接待、见面。
  • 频年:许多年来。
  • 顿不疎:反而更加亲近。
  • 幽寻:静谧的探寻。
  • 尘土外:远离世俗。
  • 高韵:高雅的诗意。
  • 蕉中鹿:蕉林中的鹿,象征宁静与隐逸。
  • 木上鱼:比喻难以得之的事物。
  • 论诗能避暑:通过诗歌的讨论,可以消除夏日的炎热。

典故解析

“蕉中鹿”与“木上鱼”都是隐喻,蕉中鹿可理解为隐逸生活中的宁静与和谐,而木上鱼则表示那些难以捕捉的理想或追求。此处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哲学的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青崖,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张镃与友人杨伯虎相访之后,正值暑日,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在诗歌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淡淡的笔调描绘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在“领取无多话”中,诗人似乎在表达与友人相聚时,虽然言语不多,但情感却依然亲密。接下来的“幽寻尘土外,高韵笑谈余”则展现了诗人对隽永诗意的追求,表明他希望在清静中找到诗歌的高雅与乐趣。

诗中的“既悟蕉中鹿,宁求木上鱼”,更是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蕉中鹿象征着隐逸生活的宁静,而木上鱼则代表难以实现的追求,诗人选择了前者,展现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论诗能避暑,此意复谁如”可以看作是对诗歌力量的赞美,诗人借助讨论与创作诗歌来抵御夏日的酷热,进一步强调了诗歌给生活带来的乐趣与清凉。这首诗整体上表现出对友谊、自然与诗歌的热爱,渗透着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领取无多话:相见时交流并不多,似乎更在意心灵的契合。
  2. 频年顿不疎:时间虽久,但情谊并未因此而疏远。
  3. 幽寻尘土外:在宁静中寻求诗意,远离世俗的喧嚣。
  4. 高韵笑谈余:在高雅的诗意中轻松地谈笑。
  5. 既悟蕉中鹿:已领悟到蕉林中宁静的生活。
  6. 宁求木上鱼:何必去追求那些难以实现的理想。
  7. 论诗能避暑:通过讨论诗歌来消解夏日的炎热。
  8. 此意复谁如:这样的情感与理解,谁能与我相比?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隐喻等手法,展现出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友谊与诗歌来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快乐,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隐逸的生活。
  • 鹿:代表灵动与自由。
  • :象征坚韧与追求。
  • :寓意难以实现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蕉中鹿”象征什么? A. 追求理想
    B. 隐逸与宁静
    C. 友情
    答案:B

  2. 诗人通过什么来避暑? A. 游玩
    B. 论诗
    C. 读书
    答案:B

  3.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的珍贵
    B. 理想的追求
    C. 生活哲学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张镃与李白在诗歌中都表现出对友谊与自然的热爱,但张镃更关注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常常追求豪放与个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张镃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