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鹭横来正作群,
忽从区稻绿间分。
问渠曾过城中否,
应识南湖水阴云。
白话文翻译:
白鹭在天空中飞来,成群结队,
突然从绿色的稻田中间飞过。
我问你是否曾经经过城中,
你应该认识南湖的水面和阴云。
注释:
- 白鹭:一种常见的水鸟,象征宁静和自然。
- 横来:横着飞来的意思,形容白鹭飞翔的姿态。
- 区稻:稻田的意思,指的是稻作区域。
- 问渠:问你,问的是白鹭。
- 曾过:曾经经过,表示对白鹭的追问。
- 城中:城镇,指的是人类的聚居地。
- 南湖:指的是南湖,可能是特定的地名。
- 水阴云:水面上的阴云,指湖面上的倒影或天气变化。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涉及到的“白鹭”、“南湖”的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自然的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南湖可以视为一个诗意的地标,承载着个人的情感和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约1070—1120),字子奭,号宗彦,初唐末期人,宋代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
创作背景:
《彭祖岭道中》可能是在张镃行旅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在自然中游历的感受,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彭祖岭道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白鹭的飞翔描绘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画面。首句“白鹭横来正作群”以生动的场景引入,给人以视觉的冲击,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接下来的“忽从区稻绿间分”则进一步细化了场景,通过对稻田的描绘,表现了丰收的季节和自然的生机。诗人通过问白鹭是否曾经经过城中,表达了对自然与城市的对比,暗示人类社会的繁忙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相互独立的。最后一句“应识南湖水阴云”则引发了读者的思考,白鹭作为自然的使者,似乎在传递着某种情感,诗人对南湖的怀念与眷恋在此显露无疑。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深远的情感,诗人通过白鹭与自然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家乡的思念。诗中自然景物与情感的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鹭横来正作群:描写白鹭在空中成群飞来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生动。
- 忽从区稻绿间分:白鹭突然从绿色的稻田中飞过,进一步具体化了场景。
- 问渠曾过城中否:诗人向白鹭提问,表达他对城市生活的思考。
- 应识南湖水阴云:白鹭可能对南湖的水面和阴云有所了解,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鹭比作自然的使者,象征着自由与和谐。
- 拟人:将白鹭赋予了人的情感,通过问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使得诗歌更加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乡土的思念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思考。通过描写白鹭的飞翔,传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鹭: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稻田:代表了丰收与生机,体现农耕文化。
- 南湖:作为特定地点,承载着诗人的记忆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鹭横来正作群”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B. 白鹭在水中游
C. 白鹭在树上栖息 -
诗中提到的“南湖”象征什么?
A. 城市的繁忙
B. 诗人的怀念
C. 战争的痛苦 -
诗中“问渠曾过城中否”是指什么?
A. 询问白鹭的来历
B. 询问白鹭的飞行方向
C. 询问白鹭的栖息地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向往与感悟。
《春晓》:通过春天的景象,表现了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选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