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俸钱随月尽,公务逐时生。
白发多悲感,皇华倦送迎。
奉身无实事,困我为虚名。
会向沧浪上,秋风自濯缨。
白话文翻译:
每月的薪水总是用尽,公务也随着时间而产生。
白发增多让我感到悲伤,皇宫的华丽让我感到疲倦。
奉献自己却没有实质的事情,只为虚名而困扰。
我会在沧浪河边,任凭秋风吹拂我的衣襟。
注释:
- 俸钱:官员的薪水。
- 公务:指公务活动,工作。
- 皇华:指皇宫的华丽象征。
- 奉身:献身,奉献自己的身心。
- 沧浪:沧浪水,指流水,古时常用来象征人生的变迁。
典故解析:
“沧浪”出自《庄子》,意指清澈的水流,常用来象征自由与放松。诗中提到的“秋风”则是一种自然意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3年-1016年),字子真,号静斋,北宋时期的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哲理性的思考。
创作背景:
《官舍偶题》创作于王禹偁在官场中受挫之际,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疲惫,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官舍偶题》展示了王禹偁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与反思。诗的开头以“俸钱随月尽,公务逐时生”两句切入,生动地描绘了官员的日常生活,薪水的快速消耗与公务的繁忙交织在一起,反映出一种生活的无奈。接下来的“白发多悲感,皇华倦送迎”则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权力生活的厌倦,白发的增多象征着年龄的增长与时间的流逝,而“皇华”的华丽则突显出其内心的孤独与疲惫。
最后两句“奉身无实事,困我为虚名。会向沧浪上,秋风自濯缨。”则揭示了他对名利的反思与追求。他虽然奉献了自己的身心,却未能获得实质的成就,反而被虚名所困扰。结尾的“秋风自濯缨”则是一种释然,表达出他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当下生活的无奈,暗示着一种归隐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俸钱随月尽:每月的薪水总是用尽,暗示生活的拮据。
- 公务逐时生:公务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反映了工作的繁忙与压力。
- 白发多悲感:年华逝去,白发渐增,让人感到悲伤。
- 皇华倦送迎:对华丽的官场生活感到疲倦,反映出内心的厌倦。
- 奉身无实事:尽管献身于工作,却没有实际的成就。
- 困我为虚名:被虚名所困扰,表达了对名利的失望。
- 会向沧浪上:预示着将来可能寻找一种心灵的归宿。
- 秋风自濯缨:在秋风中洗涤衣襟,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释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秋风自濯缨”,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对虚名的厌倦与对人生价值的探求,最终流露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俸钱:象征着物质的生活保障。
- 白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
- 皇华:象征权力与名利的表象。
- 沧浪:象征心灵的归宿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俸钱随月尽”的意思是: A. 薪水每月增加
B. 薪水每月用尽
C. 薪水每月延迟 -
“白发多悲感”表达了: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官场的热爱 -
“秋风自濯缨”中的“濯缨”指的是: A. 洗涤衣物
B. 装饰品
C. 心灵的解脱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禹偁的《官舍偶题》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王禹偁更侧重于对官场虚名的反思,而李白则表现出对自由与人生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王禹偁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