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放翁以剑南诗稿为赠咏叹之余赋短歌以谢》

时间: 2025-01-14 22:56:20

半生诵公流传诗,每恨收拾多所遗。

岂知二千五百二十有四首,一旦俱为吾得之。

长松驾壑风烟老,春花嫣然动碧草。

祗今忠愤欲白头,四海但推言语好。

有文如此何所忧,世间万事元悠悠。

君不见李杜千载名不休,岂不胜彼公与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半生诵公流传诗,每恨收拾多所遗。岂知二千五百二十有四首,一旦俱为吾得之。长松驾壑风烟老,春花嫣然动碧草。祗今忠愤欲白头,四海但推言语好。有文如此何所忧,世间万事元悠悠。君不见李杜千载名不休,岂不胜彼公与侯。

白话文翻译:

半生以来我诵读您流传的诗篇,心中常常惋惜遗漏了许多。谁曾想到这二千五百二十四首诗,竟然在一瞬间都被我获得了。高大的松树在山谷间经风雨洗礼而显得苍老,春天的花朵在碧绿的草丛中绽放得娇艳动人。如今我满怀忠诚和愤懑,白发将至,但四海之内人们只推崇口才出众的人。有这样的文章,又有什么好担忧的呢?世间万事本就悠然自得。难道你未曾见过李白和杜甫的千古名声不衰,难道他们不胜过那些公侯吗?

注释:

  • :指放翁,即陆游,著名诗人,此诗是对其作品的赞美。
  • 流传:指作品的传播与传承。
  • 岂知:难道知道。
  • 忠愤:忠诚与愤恨,指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 白头:指年老,白发苍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文卿,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与陆游等人相交往,风格上受传统古诗影响,注重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是对陆游的诗篇及其精神的回应,表达了对诗歌传承的珍视与对忠诚理想的坚持。诗中流露出对历史与时间的感慨,以及对文学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示了作者对陆游诗作的深厚情感,开篇即表达了对陆游诗歌的诵读与传承的热爱。作者在“半生诵公流传诗”中,表现出自己对陆游作品的尊崇与珍惜,然而心中又有遗憾。在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用自然景象如“长松”、“春花”来映衬诗人的经历与情感,展现出一种超然与宁静的心态。诗中提及李白与杜甫,强调了文学名声的长久与影响力,并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价值所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半生诵公流传诗:表达了对陆游作品的长期学习和喜爱。
  2. 每恨收拾多所遗:流露出对遗漏作品的惋惜与心痛。
  3. 岂知二千五百二十有四首,一旦俱为吾得之:意外获得众多作品,感到幸运。
  4. 长松驾壑风烟老:描绘自然景象,象征经历风雨后的坚韧。
  5. 春花嫣然动碧草:春天的花草生机勃勃,象征希望与生命。
  6. 祗今忠愤欲白头: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7. 四海但推言语好:指世人只重视口才而非实际德行。
  8. 有文如此何所忧:即使世俗浮华,诗歌的力量仍然存在。
  9. 君不见李杜千载名不休:提及李白和杜甫的名声,强调文学的长久。
  10. 岂不胜彼公与侯:质疑世俗权贵的价值,强调文人精神的高尚。

修辞手法:

  • 对比:李白与杜甫的永恒名声与当今人的短视。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态度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排比:通过列举诗歌的数量,突出其丰富性与珍贵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诗歌与文学的热爱、对忠诚理想的坚持,以及对社会风气的反思。作者借用陆游的诗歌,阐述了文学的价值与精神的传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松:象征坚韧与历久弥新的精神。
  • 春花:象征生命与希望。
  • 白头:象征经历与愤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描绘
    • B. 对文学的赞美
    • C. 对历史的反思
  2. 诗中提到的“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 A. 李白与杜甫
    • B. 李清照与杜甫
    • C. 陆游与李白
  3. 诗中“忠愤欲白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感慨
    • B. 对国家的忧虑
    • C.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徐文卿与陆游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徐文卿的诗歌虽不如陆游广为人知,但在文学传承和对理想的追求上,二者有着共通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关于宋代诗人的详细资料。
  • 《古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