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晚过浦西桥
作者: 高启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春水何长春日短,沙鸭交眠绿莎暖。
晚过桥西不见人,野梅零落江梅断。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水流淌得多么悠长,而春天的日子却是如此短暂。
沙洲上的鸭子互相依偎,享受着温暖的绿草。
傍晚时分经过桥的西边,却见不到一个行人,
野生的梅花已经凋零,江边的梅花也断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水: 春天的河水,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沙鸭: 一种栖息在沙洲的鸭子,表明自然的和谐。
- 交眠: 互相依偎睡觉,描绘温暖的场景。
- 晚过: 傍晚时分经过。
- 零落: 凋零落下,形容植物的衰败。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典故,但通过描写春水、鸭子、梅花等意象,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和对生命流逝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不详-约前1545年),字君穆,号静斋,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晚过浦西桥》创作于春季,诗人可能在春天的傍晚游历于浦西桥,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短暂,进而引发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晚过浦西桥》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开篇以“春水何长春日短”引入,水的悠长与日的短促形成鲜明对比,既描绘了春日的景象,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短暂。接着,诗人描绘了“沙鸭交眠”的温馨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最后两句“晚过桥西不见人,野梅零落江梅断”,则通过描写孤寂的场景及凋零的梅花,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整首诗在明快的春色中,蕴含着深沉的思索,恰如春天的花朵虽美丽,然终究难逃凋谢的命运,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水何长春日短: 诗人感叹春天的水流淌得悠久,而春天的日子却如此短暂,寓意生命的无常。
- 沙鸭交眠绿莎暖: 描绘沙洲上鸭子们在温暖的草地上依偎而眠,表现出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晚过桥西不见人: 傍晚时分经过桥的西边,周围却没有一个人影,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 野梅零落江梅断: 描写野生梅花的凋零与江边梅花的断绝,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生命的消逝。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春水”和“春日”对比,突出生命的短暂。
- 意象: 诗中使用了水、鸭子、梅花等自然意象,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短暂,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水: 象征生机与流动的时间。
- 沙鸭: 代表自然的和谐美好。
- 梅花: 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沙鸭”主要指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树
D. 一种鱼 -
诗中“春水何长春日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生命的长久
B. 生命的短暂
C. 自然的和谐
D. 人的孤独 -
诗中“野梅零落江梅断”表现了什么? A. 春天的繁荣
B. 生命的凋零
C. 自然的美丽
D. 友情的长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高启的《晚过浦西桥》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高启更侧重于春天的短暂与生命的无常,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淡泊,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相关学术文章与诗歌分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