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堂上织流黄,堂前看月光。
羞见天孙度,低头入洞房。
白话文翻译:
在堂屋里,织女正在织造绚丽的黄丝,堂前我看着明亮的月光。
我羞于见到天上的仙人,低下头走入洞房。
注释:
- 堂上:指房屋的正厅,古时多指家中的主要活动空间。
- 织流黄:流黄是织女所织的绫罗,形容织物的颜色鲜艳流光。
- 羞见:感到羞愧,害羞见到。
- 天孙:指天上的神仙,古代神话中织女与牛郎的故事中,天上有许多神仙。
- 洞房:指新婚房间,古代婚礼后新郎新娘入房的地方。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织女和牛郎的传说。根据《诗经》和《山海经》的记载,织女是天帝的女儿,擅长织布,而牛郎则是人间的放牛郎。二人因缘分相爱,但被天帝拆散,每年七夕才能在鹊桥相会。诗中提到的“天孙”指的就是这些神话中的仙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明代著名诗人,字文举,号太和,出生于浙江,擅长诗词,尤以古体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自然的描绘,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社会背景下,反映了对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再现与思考,表现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无奈。同时也映射出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
诗歌鉴赏:
《子夜四时歌》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织女在堂上织布的场景,以及诗人因见到美丽的月光而产生的感慨。诗的前两句以“织流黄”与“看月光”相对,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展示了织女的勤劳与自然的优美。
诗中的“羞见天孙度”更是点明了内心的情感冲突。虽然有美丽的月光伴随,但诗人却因羞愧无法与天上的仙人相见,暗示了人间与天界的隔阂。这种情感的深度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哀伤与惆怅,而“低头入洞房”则暗示了一种无奈的归宿。
诗歌的情感基调在简洁中带有复杂的情感,反映了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堂上织流黄:描绘了织女在堂上忙碌的情景,流光溢彩的织物象征着美好。
- 堂前看月光:诗人转而欣赏自然的美,月光清澈皎洁,形成了与织女场景的对比。
- 羞见天孙度:表达了诗人因情感羞愧而不愿面对天上的神仙,体现了人间与天界的隔离。
- 低头入洞房:最后的动作,低头象征着逃避现实,进入洞房更是隐喻婚姻生活的平淡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堂上织流黄”与“堂前看月光”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织女、月光、天孙等意象交织,营造出浓厚的神话色彩与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织女的日常,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织女:象征着勤劳与美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
- 月光:象征着纯洁、理想与诗意的生活。
- 天孙:代表了人间与神仙生活的隔阂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堂上织流黄”描绘的是哪个场景? A. 织女在织布
B. 牛郎在放牛
C. 诗人在写诗
D. 王者在宴会 -
诗人对“天孙”的情感态度是? A. 崇拜
B. 羞愧
C. 恨意
D. 无所谓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长恨歌》白居易
诗词对比:
- 高启的《子夜四时歌》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思考,但高启更关注于人间情感的复杂,而李白则更多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牛郎织女的传说与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