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始夏南园思旧里
作者: 韦应物
夏首云物变,雨馀草木繁。
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
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
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
白话文翻译:
在初夏时节,万物已经改变,雨后草木显得越发茂盛。池塘里的荷花刚刚展开,树林里的花儿已经被风吹落。缭绕的花丛中,蝴蝶依旧飞舞,阁楼旁的鸟儿仍在喧闹。面对这残留的花香与月色,我不禁忆起在汉陵原的往事。
注释:
- 夏首: 初夏的时节。
- 云物变: 形容万物的变化,夏天的到来使得自然景色发生了变化。
- 草木繁: 草木茂盛。
- 池荷初帖水: 荷花刚刚开放,贴在水面上。
- 林花已扫园: 林中的花朵已经被风吹落,园中显得清淡。
- 萦丛蝶尚乱: 花丛中蝴蝶飞舞,形态显得纷乱。
- 依阁鸟犹喧: 楼阁旁的鸟儿依旧在鸣叫。
- 残芳月: 余留的花香与明月。
- 汉陵原: 指古代的汉朝陵墓所在的平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号静斋,唐代诗人。生于今江苏省,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才华横溢。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深邃的情感描绘自然与人生。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始夏南园思旧里》创作于韦应物在晚年时,正值人生的回顾期,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往事的追忆。初夏的景象引发了诗人的感慨,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初夏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思念。开篇以“夏首云物变”引入,强调季节的更替和自然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在初夏时节对生命繁盛的感受。紧接着描绘了水池中的荷花与园中落花的对比,显示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生动描绘出夏日的生机,蝴蝶和鸟儿的活动让整个环境充满了活力。
然而,这样的自然景象并未能掩盖诗人内心的愁苦。最后一句“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将情感推向高潮,面对残余的花香和明月,诗人不禁忆起往昔在汉陵原的时光,这种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夏首云物变: 描述夏季的来临,万物都在变化。
- 雨馀草木繁: 雨后草木更加茂盛,生机盎然。
- 池荷初帖水: 荷花刚刚开放,静静地贴在水面上。
- 林花已扫园: 林中的花已被风吹落,园中显得空旷。
- 萦丛蝶尚乱: 花丛中,蝴蝶仍在飞舞,显得纷乱。
- 依阁鸟犹喧: 楼阁旁的鸟儿还在叫着,增添了生动感。
- 对此残芳月: 面对这残留的花香与明月。
- 忆在汉陵原: 想起在汉陵原的往事,透露出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 “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蝶尚乱,鸟犹喧”,赋予自然界的生物以人类的动作和情感。
- 比喻: 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人生的无常与思念的深厚。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夏季: 象征着生命力和繁荣。
- 荷花: 代表着纯洁和美好,初夏的荷花暗示着新的开始。
- 落花: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蝴蝶和鸟: 代表着活力与自由,同时也传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 月亮: 象征着思念与回忆,常常与孤独的情感相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位唐代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韦应物
D. 白居易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池荷初__水”中应填入的词是? -
判断题
诗中“依阁鸟犹喧”表现了诗人对鸟鸣声的喜爱。 (对/错)
答案:
- C
- 帖
- 错(表现了生机,但并非单纯的喜爱,而是对环境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韦应物 vs. 杜甫: 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韦应物更倾向于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杜甫则常常带有社会关怀和历史感。比如杜甫的《春望》,虽然也是描写春天,但其情感基调多为忧国忧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韦应物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