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重阳》

时间: 2025-01-17 09:53:44

省札陈往事,怆忆数年中。

一身朝北阙,家累守田农。

望山亦临水,暇日每来同。

性情一疏散,园林多清风。

忽复隔淮海,梦想在沣东。

病来经时节,起见秋塘空。

城郭连榛岭,鸟雀噪沟丛。

坐使惊霜鬓,撩乱已如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重阳》

省札陈往事,怆忆数年中。
一身朝北阙,家累守田农。
望山亦临水,暇日每来同。
性情一疏散,园林多清风。
忽复隔淮海,梦想在沣东。
病来经时节,起见秋塘空。
城郭连榛岭,鸟雀噪沟丛。
坐使惊霜鬓,撩乱已如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回忆了往昔的种种,感慨在这数年间的经历。我身处北阙,家庭负担沉重,依旧守着田地,勤劳耕作。向往着山水,闲暇时总会来这里游玩。性情逐渐变得疏散,园林中清风荡漾。如今却隔着淮海,梦想仍在沣东。生病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看到秋塘时一片空荡。城郭与榛岭连绵,鸟雀在沟丛中鸣叫。坐在这里,白发已惊霜,心中感慨已如蓬乱。

注释

  • 省札:指的是书信或便条,这里指回忆往事的内容。
  • 怆忆:悲伤地回忆。
  • 北阙:指北方的朝廷,象征着权力中心。
  • 家累:家庭负担。
  • 守田农:守着田地,务农生活。
  • 临水:靠近水。
  • 性情疏散:性情变得松散、散漫。
  • 清风:指环境的清新、宁静。
  • 沣东:沣水东边,指向往的地方。
  • 秋塘空:秋季的水塘显得空荡,暗示孤寂。
  • 城郭:城墙和乡村。
  • 榛岭:长满榛树的山岭。
  • 鸟雀噪:鸟鸣声。
  • 惊霜鬓:白发如霜,形容年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太原,以诗名世,尤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前后,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思考。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代表着对长寿的祝福、对亲友的思念,诗人在此时写下此诗,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节日的情感基调。

诗歌鉴赏

《答重阳》是一首充满乡愁和感慨的诗作。韦应物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个人的经历与自然景物紧密结合,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情感。诗的开头回忆往事,带着淡淡的忧伤,这种情感贯穿全诗。诗中描述了诗人身处北阙的孤独与无奈,家庭的负担让他倍感沉重,但对山水的向往和闲暇的游玩又让他心中多了一份慰藉。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隔淮海”的意象,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思念,令人感到一丝凄凉。而“病来经时节”则揭示出生命的无常与脆弱。最后,诗人以“惊霜鬓”作结,描绘了岁月的流逝与自身的变化,既有对人生的无奈感慨,也有对自然的依恋与敬畏。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折射出普遍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省札陈往事:通过书信回忆往事,说明诗人对过去的追忆。
  2. 怆忆数年中:感慨这些年的经历,充满了情感。
  3. 一身朝北阙:身处权力中心,意味着诗人的无奈与孤独。
  4. 家累守田农:家庭的负担让他不得不务农,表现出生活的艰辛。
  5. 望山亦临水:向往自然的景色,心中渴望宁静的环境。
  6. 暇日每来同:在闲暇时与友人共游,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7. 性情一疏散:随着时间的流逝,性情变得疏散,可能暗示心情的消沉。
  8. 园林多清风:园林的清风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9. 忽复隔淮海:距离的隔阂使人感到孤独。
  10. 梦想在沣东:心中的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11. 病来经时节:生病的日子仿佛在不断流逝。
  12. 起见秋塘空:看到秋塘的空荡,内心感到空虚。
  13. 城郭连榛岭: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14. 鸟雀噪沟丛:鸟鸣声使得环境更显生动。
  15. 坐使惊霜鬓:坐在这里,白发如霜,时间的流逝让人感伤。
  16. 撩乱已如蓬:头发凌乱,暗示着无所依托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用“惊霜鬓”比喻年老,形象生动。
  • 对仗:如“望山亦临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景象描绘,增强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对家庭责任的担当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阙:象征权力的中心,代表诗人不得不承受的责任与孤独。
  • 山水: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的向往。
  • 秋塘:代表孤独与生命的空虚,暗示时间的流逝。
  • 鸟雀: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构成鲜活的背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北阙”指代什么? A. 田地
    B. 朝廷
    C. 山水
    D. 朋友

  2. “惊霜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年轻无畏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D. 对生活的满足

  3. 诗中提到的“秋塘”象征什么? A. 孤独与空虚
    B. 家庭的温暖
    C. 友情的美好
    D. 自然的生机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韦应物的《答重阳》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王维的作品则更强调自然景色的描绘。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韦应物的作品更为内省与细腻,表现出对过往的回忆与现状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集》
  • 《唐代诗歌研究》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答重阳》的深入解析与理解,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