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帘外秋声何早。染得叶儿黄了。泪湿倚栏杆。怯衣单。正是伤情时候。新恨浓浓如酒。好梦忽然惊。梦中莺。
白话文翻译:
窗外的秋声来得多么早,已经染黄了树叶。我泪湿了栏杆,衣衫单薄,正是伤感的时刻。新仇旧恨如浓酒般弥漫,梦里忽然惊醒,梦中听到黄莺的啼叫。
注释:
- 帘外: 窗帘外面,指窗外的景象。
- 秋声: 秋天的声音,通常指虫鸣、风声等,表现出季节的变化。
- 染得叶儿黄了: 树叶被秋风染成了黄色,象征着秋天的来临和凋零。
- 泪湿倚栏杆: 倚靠栏杆,泪水湿润了栏杆,表现出悲伤的情感。
- 怯衣单: 穿得单薄,感到寒冷,表达内心的脆弱和无助。
- 伤情时候: 正是令人伤感的时刻。
- 新恨浓浓如酒: 形容心中的新仇恨如同浓烈的酒,难以释怀。
- 好梦忽然惊: 好梦被惊醒,梦中一切美好都被打断。
- 梦中莺: 梦中出现黄莺,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瑜(静娴),清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昭君怨 秋闺》创作于清代,表达了女性在秋天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及情感困境。
诗歌鉴赏:
《昭君怨 秋闺》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篇“帘外秋声何早”便设定了一个萧瑟的秋季氛围,随着秋声的到来,树叶也开始变黄,暗示着生命的流逝和时光的无情。接着“泪湿倚栏杆”一句,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秋天的寂寞与伤感,栏杆成为其倾诉情感的对象,体现出一种无奈与脆弱。
“新恨浓浓如酒”则将感情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不仅有对往昔的怀念,还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愤懑。这种情感的浓烈程度如同醇酒,令人醉心却又难以解脱。最后一联“好梦忽然惊,梦中莺”更是将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失落表现得淋漓尽致,梦中的黄莺象征着美好的愿望,但又被现实的惊醒所打破,形成了一种悲剧性的对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出女性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孤独与思念,给人以深思,令人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帘外秋声何早: 设定秋季的时令,感受到的秋声来得早,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 染得叶儿黄了: 叶子变黄,暗示生命的凋零与秋天的来临。
- 泪湿倚栏杆: 倚靠栏杆,泪水湿润了栏杆,展现出悲伤的情感。
- 怯衣单: 身着单薄衣物,感到寒冷与脆弱,反映内心的孤独。
- 正是伤情时候: 提到此时正是容易伤感的时刻。
- 新恨浓浓如酒: 新产生的仇恨如浓酒般令人痛苦。
- 好梦忽然惊: 美好的梦被打断,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梦中莺: 梦中出现黄莺,象征美好愿望,但又被现实打破。
修辞手法:
- 比喻: “新恨浓浓如酒”,用酒比喻仇恨的浓烈,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 “秋声”赋予秋天以声音,使得自然界充满情感。
- 对仗: 整首诗结构工整,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意象,表达了女性在孤独与失落中的情感,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展现了深刻的伤感与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声: 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化。
- 黄叶: 代表凋零与失去,带有悲伤的情感。
- 栏杆: 作为情感寄托的对象,表现孤独与无助。
- 黄莺: 象征美好的愿望与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帘外秋声何早”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 B -
“新恨浓浓如酒”中“酒”用来比喻什么? A. 快乐
B. 伤痛
C. 记忆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梦中莺”象征着什么? A. 失去
B. 美好愿望
C. 绝望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与《昭君怨 秋闺》中的秋声意象形成对比,前者表现出温暖的记忆,而后者则是孤独的感伤,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