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二十五首 其四》

时间: 2025-01-04 09:51:55

世无英霸器,俚叟诵诗书。

不能静丘民,安用称唐虞。

堂堂赞皇公,龙变谁可拘。

邂逅逢可人,奋身为谋谟。

草书救深州,元翼终就屠。

谁能叱邸吏,奸将立改图。

天方去大和,拔公去其都。

十年奇才论,独智羞群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遇二十五首 其四 张耒 〔宋代〕

世无英霸器,俚叟诵诗书。 不能静丘民,安用称唐虞。 堂堂赞皇公,龙变谁可拘。 邂逅逢可人,奋身为谋谟。 草书救深州,元翼终就屠。 谁能叱邸吏,奸将立改图。 天方去大和,拔公去其都。 十年奇才论,独智羞群愚。

白话文翻译:

世上没有英勇霸气的器物,只有乡间老者诵读诗书。 不能使山野之民安定,又怎能自称是唐虞盛世。 堂堂正正的赞皇公,其变化莫测谁能限制。 偶然遇到值得信赖的人,便奋不顾身为之谋划。 用草书救深州,元翼最终被屠杀。 谁能呵斥府邸的官吏,使奸诈的将领立即改变图谋。 天命正远离大和,将公卿从都城拔除。 十年来奇才的议论,独到的智慧使群愚感到羞愧。

注释:

  • 英霸器:指英勇霸气的器物或人才。
  • 俚叟:乡间老者。
  • 静丘民:使山野之民安定。
  • 唐虞:指唐尧和虞舜,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
  • 赞皇公:指某位堂堂正正的贵族或官员。
  • 龙变:变化莫测,难以捉摸。
  • 可人:值得信赖的人。
  • 谋谟:谋划,策划。
  • 草书救深州:用草书传递信息以救深州。
  • 元翼:人名,可能指某位将领或官员。
  • 叱邸吏:呵斥府邸的官吏。
  • 奸将:奸诈的将领。
  • 大和:指天命或天道。
  • 拔公:指将公卿从都城拔除。
  • 奇才论:奇才的议论。
  • 独智:独到的智慧。
  • 群愚:指众人中的愚昧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是张耒《感遇二十五首》中的第四首,反映了作者对时政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张耒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通过对英霸器、唐虞盛世、赞皇公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失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英霸器、唐虞盛世、赞皇公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失望。诗中“世无英霸器,俚叟诵诗书”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缺乏英勇霸气人才的失望。“不能静丘民,安用称唐虞”则进一步指出,如果不能使山野之民安定,又怎能自称是唐尧虞舜那样的盛世。后文通过对赞皇公、可人、草书救深州等具体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时局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无英霸器,俚叟诵诗书”: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缺乏英勇霸气人才的失望。
  2. “不能静丘民,安用称唐虞”:指出如果不能使山野之民安定,又怎能自称是唐尧虞舜那样的盛世。
  3. “堂堂赞皇公,龙变谁可拘”:赞扬赞皇公的堂堂正正和变化莫测。
  4. “邂逅逢可人,奋身为谋谟”:描述偶然遇到值得信赖的人,便奋不顾身为之谋划。
  5. “草书救深州,元翼终就屠”:用草书传递信息以救深州,但元翼最终被屠杀。
  6. “谁能叱邸吏,奸将立改图”:表达对奸诈将领的愤怒和对正义的渴望。
  7. “天方去大和,拔公去其都”:指出天命正远离大和,将公卿从都城拔除。
  8. “十年奇才论,独智羞群愚”:总结十年来奇才的议论,独到的智慧使群愚感到羞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变谁可拘”中的“龙变”比喻赞皇公的变化莫测。
  • 拟人:如“天方去大和”中的“天”被拟人化,指天命或天道。
  • 对仗:如“世无英霸器,俚叟诵诗书”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英霸器、唐虞盛世、赞皇公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失望。诗中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时局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英霸器:象征英勇霸气的人才。
  • 唐虞:象征理想中的贤明君主和盛世。
  • 赞皇公:象征堂堂正正的贵族或官员。
  • 草书救深州:象征用智慧和勇气拯救危局。
  • 天方去大和:象征天命或天道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世无英霸器”中的“英霸器”指的是什么? A. 英勇霸气的器物 B. 英勇霸气的人才 C. 英勇霸气的武器 D. 英勇霸气的工具

  2. 诗中“不能静丘民,安用称唐虞”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唐虞盛世的向往 B. 对现实政治的失望 C. 对山野之民的同情 D. 对英勇霸气人才的渴望

  3. 诗中“堂堂赞皇公,龙变谁可拘”中的“赞皇公”指的是什么? A. 一位贤明的君主 B. 一位堂堂正正的贵族或官员 C. 一位变化莫测的将领 D. 一位英勇霸气的英雄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瓜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感遇二十五首》与苏轼的《赤壁赋》:两者都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 张耒的《感遇二十五首》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者都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与创作。
  • 《张耒诗集》:收录了张耒的全部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