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观音院新堂》
时间: 2025-01-06 12:41: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衢言语乱入耳,三市尘沙眯人目。 猿狙未惯裹章绶,鱼鸟宁忘慕溪谷。 恨无栖宿在清旷,欲弄潺湲愈烦燠。 道人谁氏斥佳境,决汉披霄敞华屋。 骈罗嶷嶷三秀石,丛迸娟娟两修竹。 云蒸雨泄被岩壑,海倒河垂动林麓。 顿惊俯仰远嚣浊,岂直形骸摆羁束。 解衣坚坐暝忘返,饮水清谈心亦足。 丈夫壮志须坦荡,曲士阴机谩翻覆。 青鞋赤舄偶然尔,安用区区巧追逐。
白话文翻译
九条大街的嘈杂声乱入耳中,三市的尘沙让人眼睛迷蒙。 猿猴和狙击手不习惯束缚,鱼鸟怎能忘记对溪谷的向往。 恨不能在清旷之地安歇,想要戏水却更加烦躁。 道人斥责这美景,决意在高空中敞开华丽的屋宇。 并列的奇石高耸,丛生的修竹婀娜。 云雾蒸腾,雨水倾泻覆盖山谷,海浪倒卷,河流垂挂动摇林木。 顿时惊觉远离喧嚣污浊,岂止是身体摆脱束缚。 脱衣坚坐,天黑忘返,饮水清谈,心满意足。 大丈夫的壮志应坦荡,小人阴谋反复无常。 青鞋赤舄只是偶然,何必费心巧取豪夺。
注释
- 九衢:指京城的大街。
- 三市:指繁华的市场。
- 猿狙:猿猴和狙击手,比喻不习惯束缚的人。
- 潺湲:水流声。
- 烦燠:烦躁。
- 道人:指僧人。
- 决汉披霄:形容高耸入云。
- 骈罗嶷嶷:并列高耸的样子。
- 丛迸娟娟:丛生婀娜的样子。
- 云蒸雨泄:形容云雾蒸腾,雨水倾泻。
- 海倒河垂:形容海浪倒卷,河流垂挂。
- 嚣浊:喧嚣污浊。
- 羁束:束缚。
- 解衣坚坐:脱衣坚坐,形容心无旁骛。
- 青鞋赤舄:指简朴的鞋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并称“宋四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京师观音院新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清静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京师观音院新堂为背景,通过对比喧嚣的市井和清静的自然,表达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中“九衢言语乱入耳,三市尘沙眯人目”描绘了市井的喧嚣,而“猿狙未惯裹章绶,鱼鸟宁忘慕溪谷”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后文通过描绘新堂的景色,如“骈罗嶷嶷三秀石,丛迸娟娟两修竹”,展现了清静之美。最后,作者通过“丈夫壮志须坦荡,曲士阴机谩翻覆”表达了对坦荡胸怀的追求,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衢言语乱入耳,三市尘沙眯人目:描绘市井的喧嚣和尘沙,表达对世俗的厌倦。
- 猿狙未惯裹章绶,鱼鸟宁忘慕溪谷:通过猿猴和鱼鸟的比喻,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恨无栖宿在清旷,欲弄潺湲愈烦燠:表达对清静之地的渴望和对喧嚣的烦躁。
- 道人谁氏斥佳境,决汉披霄敞华屋:描绘新堂的高耸和华丽。
- 骈罗嶷嶷三秀石,丛迸娟娟两修竹:描绘新堂的景色,展现清静之美。
- 云蒸雨泄被岩壑,海倒河垂动林麓: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壮阔之美。
- 顿惊俯仰远嚣浊,岂直形骸摆羁束:表达对清静的惊觉和对束缚的摆脱。
- 解衣坚坐暝忘返,饮水清谈心亦足:描绘心无旁骛的清静生活。
- 丈夫壮志须坦荡,曲士阴机谩翻覆:表达对坦荡胸怀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 青鞋赤舄偶然尔,安用区区巧追逐:表达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猿狙未惯裹章绶”比喻不习惯束缚的人。
- 拟人:如“鱼鸟宁忘慕溪谷”赋予鱼鸟情感。
- 对仗:如“九衢言语乱入耳,三市尘沙眯人目”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表达了对清静自然的向往,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坦荡胸怀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衢:市井的喧嚣。
- 三市:尘沙的迷蒙。
- 猿狙:不习惯束缚的人。
- 鱼鸟:对自然的向往。
- 潺湲:水流声。
- 骈罗嶷嶷:高耸的奇石。
- 丛迸娟娟:婀娜的修竹。
- 云蒸雨泄:云雾蒸腾,雨水倾泻。
- 海倒河垂:海浪倒卷,河流垂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九衢言语乱入耳”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市井的喧嚣 B. 自然的清静 C. 战争的混乱 D. 宫廷的庄严
-
“猿狙未惯裹章绶”中的“猿狙”比喻什么? A. 不习惯束缚的人 B. 习惯束缚的人 C. 猿猴和狙击手 D. 鱼鸟
-
诗中“解衣坚坐暝忘返”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清静的向往 C. 心无旁骛的清静生活 D. 对战争的恐惧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向往。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赤壁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世俗的厌倦。
诗词对比:
- 曾巩《京师观音院新堂》与王安石《泊船瓜洲》: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但曾巩的诗更注重对清静之美的描绘,而王安石的诗更注重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对宋诗有深入的解读。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对理解曾巩的诗作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