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尘外岧巉鹫岭宫,架虚排险出青红。
林光巧转沧波上,海色遥涵白日东。
夜静神龙听呪食,秋深苍鹘起搏风。
连荆控蜀长江水,尽在回廊顾盼中。
白话文翻译
在尘世之外,高耸的鹫岭宫殿,架设在虚空中,排列险峻,显露出青红之色。
林中的光线巧妙地转映在波涛之上,海的颜色远远地包容着东方的白日。
夜深人静时,神龙聆听咒语进食,秋意深浓,苍鹘振翅搏击风。
连接荆楚和蜀地的长江水,尽在回廊的顾盼之中。
注释
- 岧巉:高耸的样子。
- 鹫岭宫:指佛教圣地,比喻高远的寺庙。
- 架虚排险:形容建筑在险峻之地,如架设在虚空之中。
- 沧波:指波涛。
- 海色遥涵:海的颜色远远地包容着。
- 神龙听呪食:神龙聆听咒语进食,形容寺庙的神秘与庄严。
- 苍鹘:苍鹰,比喻勇猛。
- 连荆控蜀:连接荆楚和蜀地,指长江流经的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并称“唐宋八大家”。其诗文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的是金山寺的壮丽景色,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圣地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金山寺为背景,通过描绘寺庙的高耸、险峻和自然景观的壮丽,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圣地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尘外岧巉鹫岭宫”一句,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脱尘世的境界,而“架虚排险出青红”则进一步以建筑的险峻和色彩的鲜明,增强了寺庙的神秘感。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如“林光巧转沧波上”和“海色遥涵白日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结尾的“连荆控蜀长江水,尽在回廊顾盼中”则将长江的壮阔与寺庙的庄严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尘外岧巉鹫岭宫:开篇即以“尘外”二字,将寺庙置于超脱尘世的境界,“岧巉”形容寺庙高耸,“鹫岭宫”则指佛教圣地。
- 架虚排险出青红:形容寺庙建筑在险峻之地,如架设在虚空之中,显露出青红之色,增强了神秘感。
- 林光巧转沧波上:林中的光线巧妙地转映在波涛之上,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
- 海色遥涵白日东:海的颜色远远地包容着东方的白日,描绘了壮阔的海景。
- 夜静神龙听呪食:夜深人静时,神龙聆听咒语进食,形容寺庙的神秘与庄严。
- 秋深苍鹘起搏风:秋意深浓,苍鹘振翅搏击风,比喻勇猛。
- 连荆控蜀长江水:连接荆楚和蜀地的长江水,指长江流经的地区。
- 尽在回廊顾盼中:长江的壮阔与寺庙的庄严尽在回廊的顾盼之中,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架虚排险出青红”中的“架虚排险”,比喻寺庙建筑在险峻之地。
- 拟人:如“夜静神龙听呪食”中的“神龙听呪食”,拟人化地描述了寺庙的神秘与庄严。
- 对仗:如“林光巧转沧波上,海色遥涵白日东”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金山寺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圣地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岧巉:高耸的样子,象征寺庙的高远和神秘。
- 鹫岭宫:佛教圣地,象征庄严和神圣。
- 架虚排险:形容建筑在险峻之地,如架设在虚空之中,增强了神秘感。
- 沧波:波涛,象征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 海色遥涵:海的颜色远远地包容着,象征广阔和包容。
- 神龙听呪食:神龙聆听咒语进食,象征寺庙的神秘与庄严。
- 苍鹘:苍鹰,象征勇猛和力量。
- 连荆控蜀:连接荆楚和蜀地,象征长江的壮阔和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尘外岧巉鹫岭宫”中的“岧巉”是什么意思?
- A. 高耸的样子
- B. 低矮的样子
- C. 平坦的样子
- D. 弯曲的样子
-
诗中“架虚排险出青红”中的“架虚排险”是什么意思?
- A. 建筑在平坦之地
- B. 建筑在险峻之地
- C. 建筑在虚空之中
- D. 建筑在低矮之地
-
诗中“夜静神龙听呪食”中的“神龙听呪食”是什么意思?
- A. 神龙在夜晚进食
- B. 神龙聆听咒语进食
- C. 神龙在白天进食
- D. 神龙在夜晚休息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登飞来峰》:同样描绘了高耸的山峰和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苏轼《题西林壁》:描绘了寺庙的庄严和自然景观的美丽,表达了对佛教圣地的敬仰。
诗词对比:
- 曾巩的《金山寺》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都描绘了高耸的山峰和壮丽的景色,但曾巩的诗更注重表达对佛教圣地的敬仰,而王安石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对宋代诗歌有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唐宋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唐宋时期的多位诗人的作品,对诗歌有详细的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