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时间: 2025-01-06 13:17:15

东篱菊花今已开,万物各自相驱催。

却寻桃杏那复有,旧树惨惨空墙隈。

年光日日已非昔,人世可能无盛衰。

朱颜白发相去几,势利声名相抑排。

三公未能逃饿死,九鼎竟亦为尘埃。

乃知万事皆自枉,有便只宜持酒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菊花 曾巩 〔宋代〕

东篱菊花今已开,万物各自相驱催。 却寻桃杏那复有,旧树惨惨空墙隈。 年光日日已非昔,人世可能无盛衰。 朱颜白发相去几,势利声名相抑排。 三公未能逃饿死,九鼎竟亦为尘埃。 乃知万事皆自枉,有便只宜持酒杯。

白话文翻译:

东篱下的菊花今天已经盛开,万物各自在时光的催促下变化。 再去寻找桃杏,它们已经不复存在,旧树在空荡的墙角显得凄凉。 时光一天天流逝,已非往昔,人世间怎能没有盛衰更迭。 红颜与白发相隔不远,权势和名声也相互压制和排斥。 即使是三公这样的高官也未能逃脱饿死的命运,九鼎这样的重器最终也化为尘埃。 因此知道万事皆空,有空闲时只宜举杯饮酒。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常用来指代田园或隐居之地。
  • 驱催:催促,推动。
  • 惨惨:形容景象凄凉。
  • 墙隈:墙角。
  • 年光:时光。
  • 朱颜:红润的面容,指年轻时的容颜。
  • 白发:指年老。
  • 三公:古代最高的官职,指极高的地位。
  • 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重器。

典故解析:

  • 三公未能逃饿死:指历史上高官显贵也难逃命运的捉弄,如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晏婴,虽位高权重,但生活简朴,不免于贫困。
  • 九鼎竟亦为尘埃:九鼎象征国家政权,这里指政权更迭,最终一切归于尘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宋代八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曾巩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权势名利的淡漠态度。在宋代,文人多有隐逸之志,曾巩的这首诗也体现了这种思想倾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桃杏、旧树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东篱菊花今已开”一句,既展现了秋日的景象,也隐喻了人生的短暂和美好时光的易逝。“年光日日已非昔”和“人世可能无盛衰”两句,更是直接抒发了对时间无情、人生多变的感慨。最后,诗人通过对权势名利的淡漠态度,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的生活哲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曾巩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篱菊花今已开:描绘秋日景象,菊花盛开,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短暂。
  2. 万物各自相驱催:万物在时间的推动下不断变化,暗喻人生的无常。
  3. 却寻桃杏那复有:桃杏已不复存在,暗示春天的逝去和生命的凋零。
  4. 旧树惨惨空墙隈:旧树在空荡的墙角显得凄凉,增强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5. 年光日日已非昔:时光一天天流逝,已非往昔,强调时间的无情。
  6. 人世可能无盛衰:人世间怎能没有盛衰更迭,表达了对人生起伏的深刻认识。
  7. 朱颜白发相去几:红颜与白发相隔不远,指人生的短暂和变化。
  8. 势利声名相抑排:权势和名声也相互压制和排斥,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漠。
  9. 三公未能逃饿死:即使是三公这样的高官也未能逃脱饿死的命运,强调权势的虚幻。
  10. 九鼎竟亦为尘埃:九鼎这样的重器最终也化为尘埃,表达了一切终将归于尘土的哲理。
  11. 乃知万事皆自枉,有便只宜持酒杯:因此知道万事皆空,有空闲时只宜举杯饮酒,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拟人:如“万物各自相驱催”,将时间拟人化,赋予其推动万物变化的特性。
  • 对比:如“朱颜白发相去几”,通过红颜与白发的对比,强调人生的短暂和变化。
  • 对仗:如“年光日日已非昔,人世可能无盛衰”,通过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以及对权势名利的淡漠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时间无情、人生多变的深刻感慨,并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短暂。
  • 桃杏:象征春天的逝去和生命的凋零。
  • 旧树:象征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
  • 朱颜白发:象征人生的短暂和变化。
  • 三公、九鼎:象征权势和名利的虚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篱菊花今已开”一句,菊花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到来 C. 冬天的到来 D. 夏天的到来

  2. 诗中“年光日日已非昔”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人生的短暂 B. 时间的无情 C. 权势的虚幻 D. 名利的淡漠

  3. 诗中“三公未能逃饿死”一句,强调了什么? A. 权势的虚幻 B. 名利的淡漠 C. 人生的短暂 D. 时间的无情

答案:

  1. B. 秋天的到来
  2. B. 时间的无情
  3. A. 权势的虚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曾巩《菊花》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曾巩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权势名利的淡漠态度,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等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及作品。